北京物價高於紐約?專家:簡單比較不公平

2011-09-13 14:16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王思羽

  你好臺灣網9月13日消息 最近,一條中美物價對比的網帖被廣為轉載:中國,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上館子最少100元,買條Levi's400元,買輛車最少30000元(夏利);美國,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上館子40美元,買條Levi's20美元,買輛車最多30000美元(寶馬)。有關中美物價的比較,吸引了不少網友的參與。

  中國物價真的高於美國嗎?為了真實準確對比中美物價水準,記者採訪了出生在華盛頓,目前生活在紐約的美國人Patrick,以及出生於黑龍江,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黃鑫。通過他們提供的數字,並蒐集市場相關資訊,從衣食住行等消費的各方面入手,全面地比較中美物價水準。

  發現一:普通生活消費品,如果帶有國外品牌,北京的確比紐約略貴。

  Patrick和黃鑫提供的數據顯示,普通的Levi's牛仔褲,北京售價699-899元人民幣,紐約售價在70-90美元(約合人民幣455-585元)。如果考慮打折促銷因素,則很難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國製造”的消費品,在中國的售價往往比美國高一些。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認為:“這實際上與我國的稅收結構有關——我國的稅收以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流轉稅(間接稅)為主,而西方國家以個稅、房産稅、遺産稅等直接稅為主。”這樣只要商品進入中國流通,就要面臨層層加稅。此外,中國物流成本也比較高,最後都反映在售價上。

  至於被國人視為“奢侈品”的外國貨,其在中國的售價更是貴得離譜。價格一直存在“內外有別”的現象。“外國奢侈品企業採取的‘聲望定價’和‘差別定價’是造成國內外價差懸殊的重要原因之一。”對外經貿大學朱明俠教授説。“聲望定價”就是針對消費者“價高質優”的心理,對一些在消費者心目中享有一定聲望和較高信譽的産品制定高價。“差別定價”則是根據顧客支付意願,在不同市場制定不同價格。正是抓住了國內消費者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國外經銷商故意大幅度拉高其在中國市場的零售價。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