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控制不嚴 部分銀行違規行銷信用卡

2011-09-14 08:05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王思羽

  發卡前端風險控制不嚴 銀監強令“自查自糾”

  昨日,廣東銀監局通報,部分銀行的信用卡行銷存在未經批准在營業網點外從事推介活動、相關銀行現場收取信用卡申請表等行為。業內人士指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國內信用卡壞賬風險正在增加,監管措施應及時跟進。

  在信用卡快速瘋狂增長背後,違規行銷現象此起彼伏,不少消費者更是因此中招。

  讀者投訴:突遇“不良紀錄”

  “有一天,一家股份制銀行突然通知我有數千元的信用卡消費沒有按時還款,但我並沒有辦理該銀行的任何卡片”。昨日,家住海珠區的方小姐向本報記者報料,而根本原因在於方小姐曾遺失自己的身份證,“銀行的審核不嚴格,直接導致了這種盜用他人身份證申請信用卡的行為”。

  更讓方小姐氣憤的是,她因此背上了信用紀錄不良的記錄,“直接影響了我辦理銀行貸款業務”。

  根據記者了解,這種現象並不是個例,一些消費者還因此吃了官司。業內人士分析,消費者被“冤屈”與銀行信用卡外部行銷行為不規範直接相關。

  銀監暗訪:

  曝光“三大問題”

  廣東銀監局暗訪發現,一些銀行未經批准在營業網點外從事推介活動,違背了銀監會規定的“銀行從事外部行銷業務應向所在地銀監會派出機構報告”。

  另外,銀監會規定銀行外部行銷活動“不得收取已經消費者填寫的金融産品與服務的申請文件”,“銀行産品和服務的每個處理環節必須在經監管部門批准的銀行固定場所內完成”,但暗訪發現,相關銀行在現場收取信用卡申請表。

  銀監局還發現,某銀行長期租用地鐵站內作為信用卡行銷點,違反了“外部行銷場所不得長期持續存在,攤位使用或租用時間一個季度累計不得超過15天,連續使用或租用時間不得超過48小時”的規定。

  廣東銀監局已在轄區內進行了通報,並要求各銀行機構迅速開展自查自糾,避免信用卡行銷不慎而使消費者權益受損。不過,廣東銀監局並未披露具體涉事的銀行名單。

  廣東銀監局還表示,計劃于9月份再次對信用卡外部行銷行為深入開展暗訪,對暗訪仍然發現問題的銀行,將依法採取罰款、暫停發卡業務等監管措施。

  警示:信用卡壞賬風險增

  近年來,我國各銀行發力信用卡市場,普通市民信用卡擁有量急速上升,相關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

  央行前日發佈的《2011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顯示,今年以來信用卡發卡量增速有所放緩,然而信用卡壞賬風險卻在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信用卡發卡量已達到2.57億張,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信貸總額99.29億元,較第一季度增加17.22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銀行對信用卡發行、催收等環節的管理還是很亂,尤其是個別股份制銀行的做法相當激進,這存在相當大的風險隱患。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對信用卡的監管措施如不及時跟進,將集中暴露諸多問題。(劉新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