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金新規大幕開啟 中小銀行或將面臨業務轉型

2011-09-06 06: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思羽

  保證金存款上繳已吹響“集結號”。5日,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和郵儲銀行正式向央行上繳保證金存款,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10天后也將開始上繳。據推算,五大行5日上繳的保證金存款額為750億元左右。市場人士測算,商業銀行體系需上繳的保證金存款累計達9500億元左右。

  業內專家認為,準備金新規帶來的客觀效果是,年內商業銀行流動性將持續收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表外票據融資業務的擴張,中小銀行或將面臨較大的業務轉型壓力。但是,年內流動性進一步收緊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數額

  央行將吸納保證金存款約9500億元

  央行數據統計,今年1至7月保證金存款累計增量接近銀行存款增量的20%,截至7月末,金融機構的人民幣保證金存款餘額高達4.44萬億元,佔存款餘額的5.7%左右。

  市場分析人士預計,根據準備金新規,保守估計,商業銀行體系累計需上繳的保證金存款為9500億元左右,相當於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30個基點左右,接近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的效果。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宗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由於貨幣政策總體收緊,今年保證金存款出現大幅增長,而對這類存款貢獻最大的就是承兌匯票保證金,其次為開出信用證保證金及保函保證金。”

  從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發佈的中期業績報告來看,截至6月30日,五大行保證金存款餘額分別為,工行4786億元、農行2479億元、中行4718億元、建行3955億元、交行3573億元。其保證金存款佔總存款的比例除交行超過10%外,其他四行均在6%以下。宗良認為,“相對於中小銀行而言,新規對於大行的流動性衝擊相對較小。”

  央行準備金新規指出,中農工建交及郵儲銀行等六家國有大型銀行,按21.5%的比例分三階段計提存款準備金,第一階段是9月5日到10月4日,交納20%;10月5日到11月4日,交納40%;11月5日之後交納最後40%。由此,《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計算,未來三個月中,五大行將上繳保證金存款4000多億元。

  由於中小型銀行存貸比較高,保證金存款佔比也相對較高,因此,這類銀行將按照19 .5%的比例分6個月計提存款準備金,即2011年9月15日至2012年1月14日每月交納15%,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3月15日每月交納20%。如此推算,未來6個月中小型銀行也將上繳6000億元左右。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按月測算,如果以7月份數據為計算基礎,9月份起,因補繳準備金引起的資金回籠規模大約為1500億元、2300億元、2300億元、770億元、1000億元和1000億元。因此,10月和11月影響最大。

  衝擊

  短期內流動性緊張局勢加劇

  5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 ibor)開始全線抬頭,其中,隔夜拆借利率為3.8892,較上週五上升了40.84個基點,7天和14天拆借利率分別為4.8775、5.3167,較上週五分別上升67.54和34.75個基點。銀行間市場交易員認為,因保證金繳款開始促使當日拆借利率上漲,對於短期內商業銀行流動性收緊的趨勢也可謂“一葉知秋”。

  今年,銀行流動性趨緊的局面一直持續,作為衡量銀行流動性的指標之一,超儲率代表著銀行閒置資金的充裕程度,因而其變化情況也決定了貨幣市場的資金價格。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6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超儲率)為0.8%,延續了一季度末以來的下降趨勢,降幅甚至有所擴大,至0.7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超儲率下降的空間已經不大了,保證金上繳加劇了流動性收緊,超儲率還將繼續下降。”宗良認為。

  同時,銀行流動性缺口也開始顯現。所謂銀行流動性缺口是指一定期限內到期資産與負債之間的差額。從建行的情況來看,其中期也報告指出,截至今年6月30日,建行集團各期限累計缺口7386.7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77.71億元。

  在流動性比率(流動資産/流動負債)方面,其值越高,銀行短期償債能力越強,監管部門要求該比率不得低於25%。國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建行人民幣流動性比率為50.97%,較上年末下降了近1個百分點。工行方面認為,截至至6月末,該行3個月至1年的流動性負缺口有所擴大 ,其流 動性比率30.3%,較上年末下降了1.5個百分點。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民生銀行流動性比率為25.49%,較上年末下降了7.75個百分點,且已逼近監管紅線 ,其流動性壓力可見一斑。

  “在結構層面,本次上調繳存基數對於各銀行的影響則十分不均衡,這正是風險所在。”安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認為,在短期,雖然拆借手段可以補充流動性缺口,但由於部分保證金佔比高的銀行所面對的流動性缺口大於準備金率上調 ,易變現資産的拋壓不可避免。”

  按照簡單的測算,保證金存款上調對於貸款規模的影響大約擠壓6300億元左右,對於全年的信貸空間有所擠壓,但是幅度有限。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鄒平座表示,“在原本存貸比就較高、票據融資業務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中小銀行會加速自身業務結構的調整,以此應對流動性緊縮。”

  趨勢

  調控政策或多元化

  事實上,也有業內專家指出,此次央行將保證金存款納入到準備金存款的上繳範圍有“一石三鳥”的作用,一來明確政策方向,調整市場預期;二來豐富流動調控渠道,加強流動性規模可控性;三來加大貨幣政策覆蓋範圍,理順調控渠道。

  “央行加息受到了中外利差較大可能會吸引熱錢流入以及可能會影響消費和資本市場等因素制約,而在連續上調準備金率之後,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高達21.5%的歷史高位,部分中小銀行資金吃緊,一些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上調準備金率的空間也變得日益狹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分析認為,在這種背景下,“準備金新規”為貨幣政策調控擴大了餘地、拓展了空間。

  央行在今年以來基本上都保持流動性收縮的態勢,但是分別在2月和6月,兩次通過逆回購的形式來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國海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表示:“下半年如果不存在大規模外匯佔款,流動性將出現非常大的短缺,類似于兩次的情況應該將會再現。”

  儘管準備金新規給銀行流動性帶來了進一步收緊的客觀效果以及抑制了銀行表外票據融資業務的擴張,但未來企業融資成本或許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目前,銀行轉貼現年化利率都在9%以上。鄒平座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旦信貸供給方面收縮,那麼無疑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就會升高,這將衝擊中小企業的生産利潤,對整個宏觀經濟而言,未來銀行流動性的緊縮空間已經不大。

  農業銀行票據營業部最新報告指出,近期宏觀政策不會出現大的緊縮,票據市場利率大漲可能性不大,但由於繳存存款準備金以及季末存款考核等因素,市場資金面可能趨緊,票據市場利率或將維持高位盤整態勢。這意味著,企業短期融資成本的壓力將凸顯。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下半年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可能性較小。“由於準備金新規推出後,中小銀行在貨幣市場上融入資金的需求增加,可能會階段性地推動市場利率大幅走高,因此年內加息的可能性也較小;如果外匯佔款不大量增加,下半年央行票據發行量也可能減少。雖然準備金新規具有收縮流動性的作用,但未來央行還可以通過其他工具來調節流動性,甚至根據形勢變化進行反向調節。”(蔡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