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雙向波動彈性加大 美下歐上前景不明

2010-08-09 09:23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軼文

  回顧上周國際市場的表現,人民幣的雙向波動逐漸淡化了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美國一系列疲軟的經濟數據使美元成了金融市場上的“棄兒”,幾乎沒有像樣的反彈,美元指數直逼80關口;英鎊和歐元則繼續運作在上行通道內。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打擊投機有成效

  央行宣佈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一個多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有目共睹,波動幅度讓短線投機者灰頭土臉,許多投資者已不再嘗試押注於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日美元低迷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出現小幅上揚,一改此前振蕩微貶走勢。8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7715,再度刷新匯改以來最高紀錄。不過,相較于歐元、日元等貨幣對美元的漲勢,人民幣上漲的幅度仍較小。

  招商銀行外匯交易員認為,人民幣小幅上揚符合盯住一籃子貨幣的特徵,也有利於平息人民幣過快升值引發的負面反應,從而消除投機風險。交易員預計,人民幣對美元期匯率可能在6.77-6.80區間內波動一段時間。

  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NDF交易量已大幅下降。鋻於2005年我國央行宣佈匯改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從8.7一下子跳升至8.11的水準,不少市場人士一度預計此次人民幣匯改調整會像5年前那樣以高調一次性重估的方式進行。人民幣重啟匯改後,對於市場交易員和機構經濟分析師而言,押注人民幣升值,幾乎成為慣例。

  對此,匯豐銀行外匯戰略全球主管戴維布盧姆表示,此次人民幣匯改重啟不同於5年前人民幣放棄盯住美元政策時的情形,人民幣雙向波動粉碎了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減少了投機性資金流入中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撰文提出,在未來幾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必須更具彈性,有助於刺激外貿和結構性調整,並降低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香港科大商學院院長及經濟學教授鄭國漢也將人民幣匯改視為我國調整出口結構、優化持續增長模式的重要契機。“此次央行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對出口企業造成壓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適度的壓力和競爭,可以增強企業優化生産結構和競爭力的動力,改變以往‘以量取勝’的惰性。”

  事實上,優質發展已經成為我國下階段的目標和共識。通過相對浮動的匯率,靈活地調節內外部的比價,引導資源向服務業等內需部門配置,改變目前經濟發展的模式,成為匯改的重要政策目標。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