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信貸規模首超萬億元 成金融業最賺地方之一

2010-07-15 11:11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程軼文

  上半年,重慶信貸規模首超萬億元,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對此,專家認為,重慶市金融交易非常活躍,資金“洼地效應”愈加明顯。

  直轄13年,信貸增10倍

  直轄以來,重慶金融業已經實現跨越式發展。

  直轄前,重慶各項貸款餘額僅1000億元,不良貸款達30%以上。 

  10年後,2007年,重慶各項貸款餘額達到5000億元。

  不到3年,2010年上半年,重慶貸款餘額突破1萬億元,不良貸款降到1.25%。特別是今年,我市本外幣貸款餘額已連續跨越兩個“門檻”,從去年底的8000多億元,連續跨越9000億元和1萬億元關口。

  信貸規模快速的發展,金融生態的改善,政府可謂重下血本。

  2000年,我市貸款餘額為1600億元左右,不良貸款就佔了500多億元,當時金融生態環境相當不樂觀。為此,市政府利用渝富資産經營管理公司這一平臺,處理了近500億元的不良貸款。

  去年,重慶一民營地産企業資金鏈斷裂,民生銀行重慶分行約4億元貸款成為壞賬,導致當地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比率上升0.17個百分點。市政府牽頭處理此事,最終使得民生銀行4億元貸款轉危為安。

  重慶成為金融業最賺錢的地方之一

  來自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的消息稱,重慶在信貸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貸款結構和品質也在提高。

  從貸款結構看,全市信貸投向第三産業的貸款佔比明顯提高。上半年,我市信貸投向第三産業的貸款佔了近七成。

  不僅如此,我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狀況也得到較大改善。全市中小企業本外幣貸款餘額佔全市貸款總量的比例接近四成,這部分資金主要用於支援“兩翼”農戶增收、新興經濟增長點等方面。

  市社科院財政和金融研究所所長鄧濤認為,貸款作為經濟主體的一種融資形式,GDP規模越大,貸款需求也就越大。貸款增長又反過來促進了經濟增長。

  去年金融産業第一次成為我市支柱産業,金融業佔GDP達到6%,成為全市第五大支柱産業。目前全國金融佔GDP比重超過5%的僅有6個省市,重慶居第四位,這説明重慶的金融産業全國領先。

  金融機構放貸重慶,也得到了較好回報。

  重慶已經成為金融業最賺錢的地方之一。去年重慶銀行業獲得了147.7億元利潤,同比增長了27.8%,資本回報率達到20%多,甚至超過上海。

  全國的資金都在流向重慶

  “重慶信貸規模首度晉級全國 ‘萬億俱樂部’,對重慶金融業而言,掀開了歷史新的一頁。”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對此這樣評價,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正在提速。

  華融證券分析師伍渝認為,重慶資金“洼地效應”愈加明顯。首先説明瞭重慶工商企業效益好,壞賬率低,銀行願意借錢給企業;其次是我市經濟發展較好,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和增長空間,全國各地看好重慶。

  鄧濤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他認為重慶正在打造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需要量的積累和資金聚集效應。貸款規模快速增長,能體現區域中心城市金融資源的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要成為一個地區金融中心,銀行貸款總量應是GDP的兩倍甚至三倍以上。”重慶貸款餘額增長,説明重慶正在向金融中心加速靠攏。 

  從聚集效應來看,目前重慶存貸比接近80%,大大高於全國比例。

  鄧濤認為,這一比例,對重慶而言是個好事情,説明全國的資金都在流向重慶,比如全國性銀行把資金向重慶傾斜,減少了其他地方的投入,也表明重慶金融環境的優良。同時,從另一個側面,也説明瞭重慶金融資源的輻射帶動能力,有利於推動金融中心的建設。

  去年,我市每個月就有一家金融機構入駐。今年以來成都銀行、漢口銀行、湛江銀行已經在我市設分行,澳新銀行已批准在重慶設分行。(記者 楊永芹 實習生 周祖超)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