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速打造亞太風險管理中心

2010-04-09 10:25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軼文

  新華網上海4月8日電(記者陳雲富 潘清)種種跡象表明,上海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同時,正致力於打造亞太風險管理中心。而8日啟動的股指期貨,無疑是上海在這一過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作為衍生品市場的重要交易品種,股指期貨早已成為國際金融領域主要的避險工具之一。在中國內地,股指期貨的“缺位”曾讓A股市場在其誕生的近20年中面臨“單邊市”的尷尬。

  “由於沒有做空工具,A股市場的換手率一度達到9倍,這在全球證券市場都極為罕見。”東證期貨總經理黨劍説。

  事實上,在只能買漲、不能買跌的20年裏,中國股市投資者面對市場頻繁出現的暴漲暴跌總是顯得十分無奈。

  這或許可以解釋,2006年在黃浦江畔掛牌成立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為何在此後的四年中引起了如此多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指期貨的籌備過程中,中國股市已今非昔比——股權分置改革令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空前提高。在這一背景下,股指期貨將憑藉其特有的做空、套利、套期保值等交易機制,令A股市場交易機制更趨完善,資本市場抗風險彈性有效提升。

  在上海市主管金融的副市長屠光紹看來,股指期貨市場的建立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實踐”。

  根據國務院去年出臺的文件,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而其核心任務正是不斷拓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形成比較發達的多功能、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不斷豐富金融市場産品和工具。

  屠光紹説,金融期貨市場的建設,有利於完善上海金融市場的結構,促進各金融市場的聯動。而金融資産定價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的形成,有利於各類資金、機構、人才、資訊集聚上海,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而商品期貨市場的起步和快速發展,已經為上海奠定了作為亞太風險管理中心的基礎。2009年上海期貨交易所首度躋身全球十大衍生品交易所行列,其成交額和成交量均列內地三大商品交易所之首,銅、鋼材以及鋅等期貨品種成交量更位居世界第一,從而在全球金屬市場定價體系中發揮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目前,上海期貨交易所正醞釀推出包括原油、鉛以及白銀等在內的新期貨品種,這將使其逐漸成為亞太時區重要的金屬、能源等商品價格的風險管理中心。

  在場外衍生産品市場,上海也開始了嘗試。由外匯交易中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等4家單位發起設立的上海清算所,2009年末落戶上海,目前已開始為銀行間市場提供以中央對手凈額清算為主的直接和間接本外幣清算服務。按照規劃,上海清算所未來將研究推出債券市場凈額清算服務和衍生品市場集中清算服務等,以提高場外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降低場外交易的風險。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透露,股指期貨上市後,中金所還將適時逐步推出其他指數期貨、指數期權,以及國債、利率、外匯的期貨及期權産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避險和投資的工具。

  這意味著,以股指期貨的上市為標誌,上海建設亞太風險管理中心的步伐開始提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