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A股仍需更多呵護

2010-04-09 09: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以滬深兩市成立的時間計算,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成立20週年。據《禮記曲禮上》記載:“二十曰弱,冠。”古時候,不論男女從小都要蓄留長髮,待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家族都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中金所總經理朱玉辰説,股指期貨就是A股的“成人禮”。這實際上也是對A股市場20年發展成果的高度評判。

  以股指期貨的推出作為A股市場的“成人禮”,至少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發達的現貨市場、合理的投資者結構和完善的監管體系。

  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A股市場已從上海的“老八股”和深圳的“老五股”發展成為一個涵蓋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和三板,股票總數接近1800隻,總市值近30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融資平臺。這個規模大概相當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在1991年時的水準,當時該交易所有2300家左右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32000億美元。近30萬億的市值亦非建立在泡沫之上,以市盈率來看,目前滬深300的動態市盈率僅為15倍左右,處於歷史價值區間的下檔水準。

  在這龐大的軀幹裏,機構投資者正逐漸成長為最強力的細胞。中登公司的統計年鑒顯示,早在2008年,一般機構在內的各類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佔比就已達到54.62%,比2007年末提高了5.91個百分點;相應的,自然人投資者持有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佔比從2007年底的51.29%下降到2008年底的45.39%。2009年機構投資的規模還在壯大,如公募基金管理市值規模接近3萬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近40%。

  肌體組織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精心呵護。在過去20年中,市場經歷了“莊股時代”、“基金黑幕”、“券商違規”、“上市公司造假”等多個案件,“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無時無刻不在承受投資者和批評人士的拷問。但2003年後,證券市場的“防火牆”悄然成型,券商綜合治理、上市公司綜合治理、打擊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行為,打擊基金老鼠倉……用業內人士的話説,股市監管已經找到了“中國鑰匙”。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