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1月“虎頭蛇尾” 12月或將蓄勢待來年

2009-12-01 08:36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肖燕

    A股月度“虎頭蛇尾”特徵會否延續?     

    9月份以來A股呈現出典型的“月初上漲、月末回落”走勢

    據證券時報報道,昨(30)日是11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隨著深滬股市雙雙大幅反彈,兩市月K線再度收出帶明顯上影的中陽線。回顧今年9月份以來A股市場的月度運作軌跡,無一例外都呈現出典型的“月初上漲、月末回落”的“虎頭蛇尾”特徵。由此也反映出,在經歷了大半年的上漲後,市場追高意願已顯著減弱,投資者對於政策面以及基本面的關注程度正日益提升。

    實際上,今年年初不少券商對全年走勢就作出了“前高後低”的判斷。如中金公司今年年初就明確提出,2009年A股市場將呈現“前高後低”。“前高”的判斷主要基於三個方面,首先是上市公司業績披露期和1-2月份宏觀數據多集中在3月披露;第二是去年四季度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超跌,隨著庫存的逐步出清以及政府大規模投資拉動的預期,供需關係有望出現改善;另外,債券價格高企的局面難以持續,資金勢必考慮回避債市的泡沫,從債券市場流向股市和期貨市場。而“後低”則是由於下半年經濟的實際增長可能達不到多數投資者的預期,一旦投資者的樂觀預期落空,股市必將受到打擊。

    此外,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貸逐月井噴式的增長,“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經濟刺激政策的不斷推出,更進一步提升了投資者的信心。今年上半年深滬股市連續7個月收陽,呈現出“小牛市”特徵。對此,有業內人士將其總結為市場的“hope rally”,即在政策出臺、但還未見到真正效果的時候,市場充滿了希望。

    不過,進入8月份後,市場預期悄然發生的轉變。一方面,新股發行、再融資以及限售股解禁潮到來,令A股資金面倍感壓力;另一方面,半年報、三季報陸續披露,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情況面臨檢驗;最後,進入下半年後,市場對於新增信貸的持續高增長亦信心不足。受此影響,A股8月份出現單邊下跌,上證指數跌幅超過21%。

    儘管此後的三個月A股市場繼續飄紅,但每到月末股指波動都會明顯加劇,大盤再也難現上半年酣暢淋漓的上漲勢頭。在經歷了8月份大幅下跌的“風險教育”之後,投資者開始尋找支撐A股市場上漲的經濟基礎,而每個月月初,宏觀經濟數據的披露期間,也就成為市場敢於積極做多的時間窗口。

    目前A股市場即將進入又一個嶄新的月份,兩市能否再現下半年以來開門紅的慣例呢?上週五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對即將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了提前定調,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仍將繼續貫徹。溫家寶總理上周亦再次強調,“當前,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仍然應該是應對危機、刺激經濟增長。過早‘退出’會使成果得而復失。”隨著迪拜危機的告一段落,週邊股市對A股的制約也得到有效化解。多方面的資訊表明,A股市場未來仍將獲得較為充分的資金和政策支援,並延續震蕩上揚的良好勢頭。 (記者 萬 鵬)

  震蕩整理格局不改 12月蓄勢待來年

    今年以來滬指月K線僅8月收陰    

    據證券時報報道,本週一滬深兩市強勢反彈,兩市股指漲幅均超過3%,上證綜指收復3100點整數關口並逼近3200點.不過。兩市成交量繼續萎縮,回落到3000億元水準下方。昨日強勁反彈後短期大盤怎麼走?即將到來的12月行情又會如何演繹呢?

    短期維持震蕩格局

    上周A股市場在月末出現大幅波動,創出3個多月來最大的周跌幅,但是本週一的強勢反彈可以令投資者稍微鬆口氣。分析來看,促使週一反彈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政策,即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對於穩定市場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二是受“迪拜危機”影響相對較大的歐洲股市上週五率先反彈,昨日亞太股市也是紛紛大幅上漲,這同樣給A股市場帶來較強的信心支撐。三是短線超跌反彈,上周兩市大盤周跌幅在6%上下,而中小盤股跌幅多在10%以上,短線的超跌醞釀出反彈動力。不過我們注意到,昨日大盤反彈幅度雖然不小,但成交量卻不升反降,這表明投資者對於上周的大跌還心有餘悸,觀望氣氛依然充斥短期市場。

    實際上,上周的調整從幅度來看已基本到位,上週五滬指回踩了40日均線並收在該均線之上,技術角度來看,40日均線是兩個月的平均成本線,是市場主力的重要參考均線,技術性調整至該均線往往能夠止跌企穩,今年10月末11月初的調整正是探至40日均線後企穩反彈的。不過時間上或許還不夠,10月末11月初的調整之所以能夠完成V型反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到量能配合,而昨日的反彈乃縮量反彈,因此在高位創出歷史天量、低位進場資金不足的背景下,市場很難實現逆轉。

    同時,從一些影響短期市場的因素來看,本週澳大利亞央行將再度議息,是否繼續加息成全球矚目焦點。還有迪拜事件的進展同樣值得關注。這些事件都將分散市場注意力,因此短線大盤維持震蕩可能性較大。

    12月整理為來年蓄勢

    昨日是11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至此11月月漲幅超過6%,且月K線收出三連陽。今日市場將迎來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月,那麼已經到來的12月是否能夠延續此前的上漲格局?筆者認為作為承上啟下的一個月, 12月將更多為來年行情蓄勢。

    回顧歷史,2007年以來,12月行情對來年都起到了蓄勢作用。2007年四季度,大盤開始步入熊市調整,11月重挫了近20%,儘管12月出現13%的反彈,但是未能改變市場趨勢,2008年市場出現更大的調整。2008年末,在4萬億投資刺激下,A股市場逐步探明底部並企穩走強,11月大漲14%,雖然12月出現2.6%的小幅回調,但此後卻迎來了月線七連陽。筆者認為,今年的12月也將成為蓄勢的一個月。一方面,年末流動性壓力漸顯,月內市場上行難度加大。股票供給方面,從12月7日起,中船重工發行19.95億A股將拉開大盤股發行的序幕,在此期間還將有5隻中小板新股發行。另外已經過會但未發行的大盤股還有中國北車30億A股,中國化學12.33億A股,這些大盤股也有可能在年內完成發行,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發行也可能在本月啟動。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增發等再融資仍在有序進行。而在資金供給方面,年末機構資金為做賬等需要回籠的力度卻在加大。

    一些積極因素又對12月市場形成支撐。本週11月份PMI指數將發佈,這一數據預計將保持樂觀。良好的PMI數據引發市場對於後續經濟數據的樂觀預期,從而對市場形成支撐。同時,12月份和來年一季度的同比業績和環比業績都是相當可觀的,在明年1月年報行情拉開帷幕的背景下,主流資金不會輕易放棄籌碼,而將趁年末進行調倉換股。

    另外,基金重倉股“年末行情”也有望對市場形成支撐。券商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8年基金重倉股超額收益率多在12月出現最高點,顯然這印證了基金對年終排名的高度重視,進而對行情的穩定起到重要作用。操作上,既然12月將更多為來年行情蓄勢,那麼中長線投資者可乘此機會進行調倉換股,以把握明年年報等行情所帶來的機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