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特納擬穩住中國債主地位 匯率難現“財長效應”

2009-06-01 09:46     來源:人民網     編輯:肖燕
  5月31日下午,美國總統奧巴馬特別代表、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抵達北京,開始為期3天的中國訪問。這是蓋特納今年1月就任美國財長以來的首次訪華。而此前,蓋特納的前任、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任內曾多次訪華,其每次到訪似乎都帶來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造成匯市波動,市場將此現象戲稱為“保爾森效應”。那麼,蓋特納此次訪華是否也會對匯市造成較大影響呢?

    匯率“口水戰”難成焦點

    繼前一交易日將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上調50基點之後,央行5月27日再度將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上調39個基點至6.8324。對於近日人民幣匯率的“異常波動”,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連續上調並非源於美元供不應求,更多反映了央行希望看到強勢美元的政策信號。央行運用匯率手段提振出口意圖明顯。目前,出口退稅對拉動出口已經基本沒有空間,而且還可能導致中國與貿易夥伴頻發貿易爭端。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對記者表示,此次蓋特納訪華和此前保爾森訪華面對的經濟背景有較大區別。保爾森時期,中國外貿進出口形勢較好,所以人民幣匯率屢次顯現“財長效應”是中國基於外交政策的考量。

    他指出,雖然現在中國對美國仍存在貿易盈餘,但中國的整個出口環境已經面臨嚴峻考驗,中國每一次在匯率方面的讓步就意味著更多外貿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中國已經沒有條件和基礎在匯率方面對美國作出“表示”。

    事實上,美國目前在人民幣問題上對中國的壓力已經有所放緩。日前,蓋特納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國允許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已明顯減少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他稱,中國的匯率政策在過去兩年已發生顯著變化。

    擬穩住中國最大債主地位

    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張智新表示,中美聯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特別是在美國政府已經並將繼續投入鉅額經濟刺激資金之際,穩定中國這個最大債主才是更大的現實需要。

    他指出,現在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和動機,蓋特納的對華匯率“口水”表演已經很難讓中國為難了。“在小布希當政後期,特別是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過程中,中方已逐漸掌握在人民幣匯率等議題上同美國各界鬥法的訣竅。”張智新説。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蓋特納此行目的無非是希望中國支援美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在人民幣匯率上可能會有所提及,但不會是重點。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也認為,儘管在人民幣問題上還會有所涉及,但蓋特納此行的主要議題將集中在美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上。

    奚君羊認為,此次蓋特納訪華,雙方在貿易方面仍有突破空間。他舉例説:“對華高科技出口是美國目前最有效的彌補對華貿易逆差的手段。” (來源:國際金融報 記者 馬繼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