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人民幣國際化採取市場化取向

2013-01-28 10:55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1月26日在瑞士東南部小鎮達沃斯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中國央行對人民幣的國際化採取市場化取向,沒有刻意地支援或提倡它。

  “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的政策是,對人民幣國際化採取市場化的取向。什麼是市場化的取向呢,就是水到渠成,我們把人民幣與美元和歐元還有其他貨幣放在同一個競爭場所裏,讓它們公平競爭。”在達沃斯參加第43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易綱説。

  易綱表示,中國並沒有刻意地去推廣人民幣的使用。“過去跨境貿易支付和跨境投資不允許用人民幣,實際是對人民幣的歧視。我們現在做的只是把對人民幣的歧視去掉,讓它和其他儲備貨幣一樣可以用於跨境支付和投資,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並沒有説要特別扶持人民幣。”

  易綱説,希望海外人士對人民幣國際化有一顆平常心。實際上這一進程無論快慢都是市場的選擇,企業和金融機構認為哪個貨幣方便,它們就可以用哪個貨幣。中國央行並沒有刻意地支援或者提倡。

  針對部分媒體對人民幣國際化可能衝擊美元核心地位的擔心,易綱説:“如果市場發展,中國將來的貨幣政策執行得好,中國的宏觀經濟穩定,中國的社會穩定,中國的法治社會更加清晰,人們對人民幣有信心,如果市場或者是企業或者其他投資者選擇用人民幣,我樂見其成。”

  在談到人民幣匯率水準時,易綱説:“現在人民幣匯率比較接近平衡的水準,市場的供求大體平衡。其中一個證據就是去年的外匯儲備增加是過去5年中最少的,匯率市場上的供求大體平衡了,中央銀行就不用在市場上大量地干預,我們外匯儲備積累的速度會下降,這是好事。”

  對於日本政府日前推出的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易綱表示,中國會密切觀注這個政策的外溢效應。

  易綱説,不僅僅是日本,美國、歐洲央行也實行了量化寬鬆的政策,這種政策使得全球的流動性大量增加,這種流動性的增加會增加跨境資本流動,就是資本的流入或者流出,或不穩定的流動會增加。

  易綱説:“這種政策有可能導致各國之間在政策上競相貶值,這些外溢效應對全球經濟特別是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我們都要密切關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