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合理均衡社會融資結構是金改重點

2013-01-28 10: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

  建立合理均衡社會融資結構是金改重點

  今年將發佈分地區融資規模 債券市場建設和投資結構亟須改善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26日在“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上表示,從2013年開始,央行不僅發佈整個國家融資規模,也將發佈分地區融資規模總量。目前社會融資仍高度依賴銀行,以間接融資為主體持續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模式難以持續,建立合理均衡的社會融資結構是未來金融業改革重要內容,以優化融資結構引領經濟轉型。債券市場建設和投資結構亟須改善,央行會加強部門協作,加強債券市場建設。

  潘功勝認為,在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社會融資結構中,銀行必須獲得持續資本補充。補充渠道分為資本市場融資和自身利潤支撐。隨著凈息差收窄,銀行利潤增速同比大幅下滑,2013年銀行業盈利增長形勢仍十分嚴峻,資本約束對信貸增長形成制約。由銀行承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絕大多數風險,易導致風險聚集和週期性波動。

  潘功勝表示,社會融資規模與GDP、CPI及投資增長等經濟指標關係密切,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善金融及宏觀調控重要監測風險指標。

  “2003年以前,我國銀行貸款佔社會融資比重超過95%,美國則是40%左右。”潘功勝説,與十年前比,當前我國社會融資結構顯著改善,其中企業債券已成為實體經濟部門除人民幣貸款以外的重要工具。2012年社會融資總量和結構顯示,人民幣信貸佔比大幅下降,從2002年的91.9%下降到2012年的52.1%,直接融資繼續發展,2012年非金融企業境內的債券和股票融資是2002年的25倍,債券融資佔同期的社會融資規模的14.3%。

  另外,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機構表外融資迅速增長,2012年實體經濟以未貼現的兌票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方式合計融資3.6萬億元。潘功勝認為,對“影子銀行”,不能簡單採取疏或堵的策略,應綜合考慮,審慎處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