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內訌” 或緣于預期糾偏

2012-08-15 13:4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偉

  曾經,金融股只愛與小盤股玩“蹺蹺板”的遊戲;如今,金融股內部也開始流行“你漲我跌”的戲碼。統計顯示,自7月26日以來,銀行股悄然展開了預期修複式的反彈行情;而同一時間,前期表現強勢的券商股及保險股卻上演了另類的“漲幅還賬秀”,本週初中信證券利空傳聞所引發的恐慌業績殺更全面波及至整個非銀行金融板塊。究竟金融股內部“你漲我跌”的遊戲能否繼續?答案或許還得從“預期”中尋找,畢竟促成銀行股持續反彈的主因是預期修復,而推動券商保險股連續大跌的原因則是預期回歸。換言之,此種“預期”能否站住腳,才是金融股會否繼續“內訌”的關鍵。

  銀行漲券商保險跌 金融股現“內訌”

  儘管銀行、券商及保險都隸屬於金融板塊,但金融股內部向來都步調不一:在經歷2132點之後的普漲式反彈後,銀行股隨即掉頭向下,券商股則借“金改”之名繼續深入反彈;直至6月初券商股才真正終結本輪漲勢,銀行股同期繼續緩慢向下調整,以至於市場一度將估值跌無可跌的銀行股打上“類鋼鐵”的標簽;不過,自7月26日開始,銀行股卻悄然開啟了估值回歸之旅,而同期券商股及保險股則始終維持震蕩走勢,直到本週一券商及保險股突現板塊性的急跌才將這一震蕩格局打破。

  應該説,金融股內部的最新分化始於今年7月26日。受交行高價定向增發消息的提振,交通銀行隨即強勢收出四連陽,且自7月26日以來累計大漲7.95%;幸運的是,作為領頭羊的交行,其強勢表現迅速擴散至整個銀行板塊,申萬銀行指數自7月26日以來累計上漲5.17%,顯著跑贏同期上證綜指0.30%的漲幅。而反觀同期券商及保險股的走勢,可以用先震後跌來形容。

  事實上,自7月26日至8月10日期間,申萬證券及保險指數僅分別下跌2.11%及1.65%,這兩大板塊內部雖存在一定程度的補跌,但並未出現恐慌殺跌的氛圍。直到本週一(8月10日)交強險年度虧損再創新高的消息以及一則券商股的利空傳聞出現,這兩大板塊才出現泥沙俱下的殺跌局面;僅僅兩個交易日,申萬證券及保險指數就出現9.11%及6.30%的巨幅下跌,龍頭股中信證券更暴跌11.13%,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這兩大板塊自7月26日以來的跌幅分別擴大至9.83%及8.39%。

  預期修復VS預期矯正 誰更站得住腳

  無可否認,銀行股最近半個多月以來的反彈行情,主要源於其內在的預期糾偏動力,交行溢價定增的消息只是發揮了導火索的作用。問題是,這種內在的預期糾偏能持續多長時間,又能支撐銀行反彈多遠?

  具體來看,銀行股內在的糾偏動力,主要來源於兩個層面。一方面源於技術層面嚴重超跌所積聚的反彈動能。早在年初,雖然央行未正式實施降息,但銀行業績見頂的擔憂便逐步浮出水面,於是,在大半年的時間內,銀行股幾乎複製了鋼鐵股“類L型”的走勢,其股價及估值一低再低,以至於銀行股5倍PE仍乏人問津。進入7月份,在指數跌創新低、滬綜指跌破2132點鑽石底的背景下,銀行股更是固執地大步向下走。自7月1日至7月25日期間,申萬銀行指數續跌7.32%,跑輸上證綜指同期4.01%的跌幅,招商銀行及華夏銀行期間更大跌11%以上。如果將統計區間擴大至年內,則自2012年年初至7月25日,申萬銀行指數更大跌9.58%,大幅跑輸同期上證綜指2.88%的跌幅。

  另一方面則源於基本面預期層面所存在的糾偏動力。從銀行股基本面來看,7月中上旬市場對銀行股的預期過於悲觀,甚至形成了全面看空銀行股的潮流;無可否認,利率市場化及降息週期的開啟,將對銀行股形成中期拖累,且銀行再融資也會對銀行股股價構成壓制;但當這一系列問題已成為市場共識之時,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這些負面資訊已被投資者所充分預期,也就是説這些利空也多數反映到股價中了。從這個角度而言,銀行股的基本面預期當然也需要糾錯。

  應該説,在這兩方面預期修復的支撐下,銀行股最近半個多月來確實走出了持續的漲升行情;但銀行股未來要繼續反彈,就不能僅依靠預期的修復,而更需要實質性的利好因素,比如業績超預期上漲等。從最新的情況來看,銀行股中報業績依然較佳,但業績增速放緩的跡象已然出現,未來銀行股業績的放緩將從預期變成現實,而這將對銀行股的反彈構成較大的壓制。因而,對本輪銀行股的反彈,還是更多應以超跌反彈來對待,對反彈的高度及持續時間都不可寄望過高。

  至於券商股及保險股最近兩個交易日的集體“中槍”,投資者更應區別來看。就券商股來看,儘管關於中信證券的利空傳聞被澄清,但其所導致的業績恐慌情緒卻無法立即消失,於是本週二券商再度出現集體下挫。可以説,券商股的集體重挫,更多是出於對此前樂觀預期的一種矯正。首先,8月份券商股將迎來全年的解禁高潮,接近華泰證券、西部證券等6隻券商股解禁市值高達547億元;其次,券商股業績預期不佳,“金改”後續的政策配套並未跟進,且多家券商股的月度業績預告預減;再次,經歷二季度的金改炒作高潮之後,券商股整體估值偏高,其本身就存在著極強的補跌需求。因而,中短期來看,券商股或仍將延續“去泡沫”之旅。

  對於保險股而言,儘管交強險年度巨虧的消息打擊了保險股,但需要指出的是,交強險在整個保費中所佔的比例並不高。從保險股目前的狀況來看,其業績依然維持穩步增長的態勢,因而保險股的集中大跌更多是源於事件性的衝擊,其對利空的反應或一步到位,後市保險股或逐步震蕩回升。

  “風向標”動搖 反彈行情前途未卜

  今年以來,券商股一直充當著行情的風向標,這一方面是因為券商股具備一定的早週期特徵,且在底部區域,券商股通常會先知先覺;另一方面,券商股與金改題材息息相關,而金改這一題材的炒作幾乎佔據了上半年行情的一半時間。目前,券商股已然步入去漲幅去泡沫的過程中,而這或預示著反彈行情不會一帆風順。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券商股可能存在的指示作用外,本輪反彈行情在行進過程中也暗藏著三大隱憂點。首先,2100點以來的反彈行情,最大的制掣點便是始終未能有效放大的成交量。滬市單日成交最多僅達600多億元,資金對反彈的持續仍心有餘悸,進場抄底的場外資金更寥寥無幾。

  其次,從本輪反彈行情的主流熱點來看,市場幾乎未出現明顯的領漲主線,熱點多處於亂戰的狀態。不僅券商股未趁大盤反彈而上漲,其他有色、煤炭等週期板塊也是曇花一現,更多時候都是以超跌股盤中的脈衝式反彈為主。而這恰好説明主流資金並未對反彈行情形成一致認知,大盤的反彈更多是短線行為,缺乏持續性。

  再次,就決定大盤短期走向的“市場預期”來看,從7月PMI引發經濟底現身的預期,到7月其他經濟數據驗證這一偽命題,市場預期似乎又重新指向了經濟繼續尋底的方向;未來恐怕要等到8月份經濟數據出爐驗證經濟企穩,市場才有望迎來真正的趨勢性反彈行情。魏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