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連續四個月增持美債?

2011-09-20 06: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王思羽

  中國目前仍是美國最大債主。美國財政部近日公佈:中國今年7月份持有美國國債1.1735萬億美元,比6月份的1.1655萬億美元增持了80億美元,這已是中國連續第四個月增持美債,並且是連續14個月穩定在1萬億美元以上。然而,這個債主不好當,其面對的債務人近來問題成堆:美元貶值、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被降級、經濟復蘇乏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為何還要增持美債?

  美元仍是市場次優選擇

  中國購買美債源於擁有鉅額外匯儲備。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朱穎指出,中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導致中國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不斷增加。按照中國目前實行的外匯結售匯制度,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買入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會增加。

  “外匯儲備資金用出去首先要確保穩定性和安全性,不買美債買什麼?買股票安全性更差。”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對本報記者説。

  美元雖在貶值,但至今還沒有其他貨幣能與其安全性相比。國際金融與國際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閆小娜對本報記者分析説,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然持續的情況下,美元資産相對歐元資産還是比較安全;在日本經濟仍然受地震影響、日元匯率已經二戰後的歷史高位運作情況下,美元資産也較日元資産安全;從長期來看,儘管近20年來美元匯率一直不斷貶值,但是全世界仍然有約3/4的資本凈流入美國,雖然危機後資本凈流入迅速下降為1/3,但是危機後的2010年又迅速反彈,説明全世界的資本流動仍然還沒有找到新的流動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美元資産仍然是所有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次優選擇。

  有人建議,可以將外匯儲備投資在黃金或資源類産品。專家指出,我國外匯儲備因必須滿足外商和內商的經常性兌換需求,所以不可能大筆投向不能及時變現的黃金、石油、礦物等資産。同時,大量外匯投資這類資産,必定推高這類産品的價格從而造成市場恐慌。

  因此,增持美債不失為外匯儲備投資的一個選項。中國官方多次強調增持行為是正常的市場投資操作。除中國外,美國第二大債權國日本7月比6月增持美債38億美元。美國第三大債權國英國7月份增持了47億美元美國國債。此外,石油輸出國當月也增持了美國國債。

  事實上,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局勢下,各國反而更看好美債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將美債當成了避險港灣。今年3月,受日本地震和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大量資金購買美債令其價格上漲。而標普下調美國評級後,美債價格反而上揚。8月,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大漲。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