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輪寬鬆政策到來 中國不必人云亦云

2011-09-19 10:5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馬迪

  奧巴馬終於發狠話出狠招了“華盛頓的遊戲時間已經結束,是時候採取行動了。”在奧巴馬擬向經濟注入4000億美元刺激計劃的同時,美聯儲已經放出風來表示,近期準備購買美國長期國債,實際上等於第三輪量化寬鬆逐步啟動。在美國開始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同時,由於經濟前景惡化,業界呼籲歐洲央行調頭降息;市場預測英國除了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外已經別無選擇;新興經濟體國家中,巴西央行已經宣佈降息50個基點。全球新一輪寬鬆政策突然而至,預示著全球經濟正在面臨二次探底風險。

  但是,細細分析,在新一輪全球經濟可能二次探底面前,主動權仍然把握在美國手中,或者説經濟形勢表現得單一明瞭,使其能夠採取非常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美國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上的主要問題是復蘇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市場信心不足,並且沒有通脹問題。而反觀新興經濟體國家,情況要複雜得多。經濟上同樣面臨走低風險,同時通脹又居高不下。使得應對措施左右為難,經濟中的兩難選擇問題增多。特別是新興市場大國的中國,情況愈加複雜。經濟上受全球低迷影響,外需拉動不足,內需消費提振不起來,投資不可持續。同時,通脹居高不下,物價水準持續攀升。使得宏觀調控政策顧此失彼,顧此傷彼,無從下手。

  因此,面對奧巴馬開始實施4000億美元刺激計劃和美聯儲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歐洲全面放鬆貨幣政策和新興市場國家開始降息,中國應如何應對是一個亟須認真對待的問題。是否應該跟隨全球風向而動?需要決策層拿出智慧思考和應對。如果不跟隨美歐政策而動,人民幣將出現新一波升值旋風,出口企業將面臨更大困境。同時,熱錢將大舉進入中國,通脹可能越發嚴重;如果跟隨美歐而動,掉頭采取寬鬆貨幣政策,能夠刺激經濟,但這種刺激只是強心針。因為,我國市場中並不是缺乏流動性的問題,而是流動性不往實體經濟流動的問題。同時,還會使得通脹問題惡化。如果樓市調控政策放鬆,房價重拾升勢,那麼問題會更嚴重。

  筆者認為,利弊權衡,在新一輪全球寬鬆到來之際,中國不必人云亦云。應該繼續把控制物價放在第一位,貨幣政策工具不能有絲毫鬆懈,樓市調控不能放鬆。應對措施主要放在兩個方面:一是立即啟動財稅手段刺激經濟,即:大幅度減稅降費、國企特別是壟斷國企大幅度讓利,給民營企業、民間投資騰出發展空間,激活民營企業和民間投資。同時通過減稅降費減輕通脹壓力。大幅度減稅降費、壟斷國企讓利將一舉三得:刺激經濟、抑制通脹、調節分配失衡。二是像日本、瑞士一樣干預匯率,遏制人民幣無節制的升值。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