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再提準備金率旨在經濟平穩增長

2010-05-05 09:58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第三次存款準備金率提升與今年一系列公開市場操作以及三年期央票重啟表明,央行正在有步驟地進行流動性管理,實現通脹預期管理的目標,避免形成可能導致通脹惡化的貨幣環境,保證經濟平穩增長。

  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經濟增長11.9%。第一季度通常存在春節的巨大的季度性影響。從價格水準上,消費增長對CPI上漲影響較明顯,但在GDP增長上,近半個月的假期生産下降的影響一般大於消費增加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季度仍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雖然有去年增長率低的原因,但仍然是一個較高的增長率。在全年最大的季節性影響的季度還保持兩位數增長,如果按照這種速度,全年的增長可能超過10%,甚至出現超過危機之前的最高水準12%的增長。

  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增長率應該在9.5%-10%之間。短期內超過潛在增長率的增長,推動通脹惡化的風險非常大。地方政府可能是高增長的最主要推手之一——許多省市的增長率都定在12%以上。短期內高增長指標的實現一定需要更高的投資,更大規模的信貸。在3.5個百分點的投入産生一個百分點增長的規模遞減狀態下,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可能需要4個百分點甚至更高的投入。超過潛在增長率的高增長只能不斷推高通脹。不斷收回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實際上是降低由銀行信貸推動的高增長“動力”,使經濟更平穩增長。

  再提存款準備金率以及今後可能不斷交叉使用的各類數量工具最終目標是為了避免通脹惡化。

  今年全年存在很多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的因素,要素價格機制的改革,災害導致糧食減産,輸入性大宗産品成本上升,不排除一些月份的CPI可能超過5%。如果這些成本因素導致價格水準上升低於平均收入水準上漲,政策也不必太多干預。倘若去年非常態情況下形成的流動性過剩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上述任何一個成本因素,都可能成為點燃遍地流動的貨幣的導火線,燃起通脹的燎原之火。如果成本因素拉動CPI超過可承受水準,應啟動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補貼機制,必要時實施短期價格控制政策,使整體價格水準穩定在全社會平均可承受水準。

  根據測算,三次存款準備金率的提升,連續9周的公開市場操作,加上重啟的三年期央票,央行大約收回流動性近2萬億。在全年角度,按照一般全年2-3倍乘數影響計算,平均減少4-6萬億的貨幣增長。

  如果央行的數量工具繼續,M2被控制在低於全年20%以下的增長率,經濟的正常運作的貨幣需求得到保證,通脹惡化的過剩流動性的貨幣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實現通脹預期管理的目標,2010年通脹形勢應該不會惡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