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主要看國內因素 資本市場將迎調整年

2010-03-15 09: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10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表示,今年我國“調結構”力度將加大,收入分配、産能調整以及促進消費等領域均可能出臺新政策。與去年相比,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和核心將在於調整預期,股市、樓市都將迎來波動年和調整年。加息時點不會完全比照美國,而是主要看國內因素。

  “調結構”將出新措施

  中國證券報記者:政府提出要引導各方面,把“轉方式”和“調結構”作為工作重點,您如何理解這句話?調結構方面會出臺哪些新措施?

  李稻葵:今年“調結構”方面很可能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其中,收入分配調整是第一個大的方向,第二個是生産能力調整和引進綠色産能,第三個是擴大內需和提升消費。

  具體來看,首先,收入分配調整的重點可能放到中低收入群體,通過財政方式給予其補貼。對於以勞動收入為主的家庭,可能出臺個人所得稅方面的改革,當然我們希望個稅改革能夠系統和徹底一點。

  其次,關於生産能力調整,會採取行政和市場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淘汰一批落後産能,鼓勵新興、綠色、低耗能的投資項目,積極扶持戰略性産業。在外貿方面,也將鼓勵一些外貿企業將銷售逐步轉移到國內市場上來。

  再次,關於擴內需促消費,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講得比較詳細,並將在加強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發展和規範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市場等方面出臺措施,促進零售業發展。

  CPI超3%就有可能加息

  中國證券報記者:結合國際情況來看,我國的經濟刺激措施如何實現逐步退出?中國有沒有必要在美國之後加息?

  李稻葵:事實上,我認為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已經開始調整。今年仍然堅持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這不會、也不應該和去年一樣。去年經濟是個非正常年份,今年要逐步轉到正常軌道上來。

  對宏觀調控來説,今年的重點和核心要放在調預期上。今年1、2月份,央行連續兩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這個政策出其不意地調節了資本市場預期。最近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和房地産市場發展情況和以前不一樣了,投資者比較謹慎,這就達到了政策目的。

  中國加息最主要的參考變數是通貨膨脹水準,假如未來CPI在某些月份超過3%,就有可能加息。二季度我國有可能加息,加息時點不會完全比照美國來。先於美國加息是否導致熱錢流入,這個問題不是非常重要。影響我國經濟是否“過熱”的一個重要因素不是熱錢,而是貸款量。

  央行貨幣政策主要參考兩個變數,一個是新增貸款量,一個是CPI,這意味著貨幣政策還是主要看國內因素。中國已經是個大經濟體,自身運作情況變化更為重要。

  至於GDP,我認為今年將在9.5%左右。一季度GDP會高一些,同比增速將達到11%甚至更高,到下半年將逐步回落。但這並不能説經濟將發生“二次探底”,事實上經濟自身發展動力正在逐步回升。對於經濟轉冷的風險,目前看還是比較小的。

  資本市場將迎調整年

  中國證券報記者:對於今年的股市和樓市前景,您怎麼看?

  李稻葵:今年股市也好,樓市也好,我都稱之為調整年和波動年。自從去年以來,新一輪的股市、樓市上漲來得非常快。尤其是房地産市場,一些大城市房價不到一年漲了40%、50%,這個上漲是充裕的流動性推動的。現在的情況是預期發生了變化,投資者不像一年前那樣盲目樂觀。

  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股市近期在尋找新的方向。房地産市場也會在短期內出現回調,之前它的價格上漲太快。這是總體情況,局部市場可能會有所不同。房地産市場的下跌可能不是直線下跌,而是在波動中調整。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