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外儲國際板聯繫小 熱錢計演算法缺陷大

2010-03-10 09:57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編輯:張蕾

  “外匯儲備的運用和國內資本市場、國際板,雖然不能説一點聯繫沒有,但聯繫不大。”3月9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他同時表示,無論是對中投還是對匯金的注資,現在都沒有明確的説法。

  易綱説,外匯管理進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簡化手續,方便企業、方便貿易、方便投資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央行和外匯局在制定政策的時候,要最大限度地方便銀行、方便企業在海外的投資。但是,它們的投資是市場行為,是自負盈虧,要對自己負責。他同時指出,風險可控、金融安全是外匯管理改革開放的底線。

  “現在中投公司、外匯儲備、社會保障,都有在境外的投資,就形成了在國家資産層面上的一個多元化的局面。”易綱説,在民間層次,基金、銀行、金融機構在海外也都有一些資産。這些投資主體分工各有不同,在職責上和投資方向上也各有側重,而且是互補的。他認為,這樣的格局有利於從整體上提高效率,有利於從整體上分散風險,能夠使得投資更加均衡。現在海外資産很大的比例還是國家在投資,實際上未來的方向應該更注意增加民間的投資。

  易綱指出,不管是對中投還是對匯金的注資,現在都沒有明確的説法。外匯儲備的運用和國內資本市場乃至未來的國際板,雖然不能説一點聯繫沒有,但聯繫不大。

  對記者提出的外匯儲備在金融危機中是否遭受了損失,易綱回答到,在這樣的危機中各種各樣的投資肯定都要受到一定的衝擊和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國外匯儲備經受住了這次嚴重金融危機的考驗,保持了資産的總體安全。在2008年和2009年危機衝擊最嚴重的時間裏,外匯儲備在“保本”的基礎上實現了一個比較好的收益。

  “最重要的是把資産配置好。對外匯儲備風險的防範和管理一直都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易綱説,外匯儲備在貨幣層次上的配置,充分考慮了中國的外資、外貿、外債和對外支付的比例,並且貨幣的配置還要考慮投資市場的容量。在資産層次上的配置,包括政府類、機構類、國際組織類、公司類、基金類等等的資産。通過分散化的配置,可以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及分散風險的目的。易綱強調,在外匯儲備投資中,沒有投資次貸、CDO等高風險的産品。

  易綱説,熱錢規模的計算現在社會上最流行的一種方法是所謂“殘值法”,就是看一年的外匯儲備增加了多少,然後減去貿易順差,減去FDI,剩下的就是熱錢。他強調,這個方法不夠科學,漏掉了很多項,如比較重要的有個人的外匯收入,國內企業在境外上市籌集並調回國內的資金。另外,中國有這麼多的外匯資産,不管是國家的還是社會的,外匯資産每年有收益,這也是要扣除的部分。此外,外匯儲備是分散化的,有美元、歐元、新興國家貨幣等多種貨幣,這個貨幣幣值的變動或者資産價格的變動也會影響外匯儲備。

  “希望在估計熱錢規模的時候,用的方法能夠進一步的改進。”易綱説。

  易綱認為,跨境資金流動要分兩種:一種是合法合規的正常流入,一種是違法違規的。根據長期的觀測,我國跨境資金的流動大部分是合法合規的,也是合理的,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可以解釋。當然,也不排除部分違法套利的資金混入。防範熱錢是我們的職責,我們要標本兼治,要多部門共同配合打擊熱錢。

  要真正治理好熱錢,實際上還得發揮市場機制,一是要調結構,二是要完善市場機制,讓市場發揮更多的配置資源的作用。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熱錢存在的根源。還有,就是要求銀行、金融、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服務要提高效率,服務要好,價格要低,信用要高。

  易綱強調,穩步推進資本項下可兌換,這個目標並沒有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而改變。這場危機可使推進資本項下可兌換的過程更加穩妥,一些事情做得更加安全。

  “我們是一個負責任的投資者,在這種投資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達到一個互利雙贏的結果。”易綱在回答2009年持有美國國債數額下降時表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