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退出預期加重 難現趨勢性投資機會

2010-03-11 09:15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編輯:張蕾

  春節後,市場曾一度上行逼近上證綜指3100點,然而又在眾人的期盼目光中回落到3000點附近,上行阻力源自哪?市場下行空間又有多大?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權益類投資總監兼富蘭克林國海潛力組合基金基金經理朱國慶認為,市場向上困難則主要是政府政策退出超預期且市場擔憂進一步退出措施出臺;大盤藍籌股的估值水準已經進入了投資價值的區間,下行空間有限,對整體市場有穩定器的作用。此外,上市公司基本面向好,市場下行的空間有限。

  “在現在這個時點看,股價已經反映了很大部分的經濟復蘇預期,因而在政策退出的大背景下,市場估值將受到壓制。除非政策出現新的變化,市場難以出現趨勢性的投資機會。”

  市場難以出現趨勢性投資機會

  記者:近期,市場依然在3000點附近震蕩,您認為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朱國慶:節後的A股市場以震蕩為主,在經濟復蘇政策退出的大背景下市場面臨上下兩難的局面。隨著經濟復蘇,企業盈利狀況逐步向好,很多企業盈利水準同比2009年同比增速很高,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向好是市場下行的空間有限的主要原因;其次,大盤藍籌股的估值水準已經進入了投資價值的區間,下行空間有限,對整體市場有穩定器的作用。僅看滬深300指數,自2008年10月底的最低點到節前,市場反彈96%左右,但大盤藍籌股的反彈遠低於這個水準,如銀行,石油、石化、電信、交通運輸等,平均市盈率在15倍以下。投資風格的轉換可能就在大多數投資人對大盤藍籌股喪失投資信心的時候到來。市場向上困難則主要是政府政策退出超預期且市場擔憂政府進一步退出措施出臺。

  超常規的刺激政策是08年4季度以來市場大幅反彈的主要動力,這些政策一方面提供了鉅額的流動性,一方面改變了市場對於未來經濟的預期。但是在現在這個時點看,股價已經反映了很大部分的經濟復蘇預期,因而在政策退出的大背景下,市場估值將受到壓制。除非政策出現新的變化,市場難以出現趨勢性的投資機會。

  記者:去年很多人預計今年一季度會向好,但是至少從目前看,今年一季度的市場與去年的預計出現了較大變化,您是如何應對的?

  朱國慶:今年的市場實際上是去年8月份以後市場風格的延續。我們在2009年11月就提出“經濟復蘇,政策退出”這個觀點,認為市場不具備走出單邊行情的基礎,更多將呈現結構性特徵。我們目前仍然堅持這一觀點,在政策退出的大背景下市場難以出現趨勢性投資機會,我們總體的投資思路是圍繞未來中國經濟調整的方向佈局,也就是大的資産配置上是圍繞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進行佈局,如內需和低碳經濟等。市場的走勢基本印證了我們的判斷,而且目前這已經成為市場普遍觀點了。

  不過,由於大消費主題被市場廣泛接受,雖然其中不乏契合中國經濟發展大方向的長線品種,部分股票的估值風險也需要關注。我們會繼續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方向上尋找一些尚未被市場充分認識的品種作為核心配置。

  股指期貨不影響市場長期走勢

  記者:股指期貨推出在即,您認為會對市場格局造成何種影響?

  朱國慶:股指期貨的推出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沒想像中那麼大,不會影響市場的長期走勢。股指期貨推出的時點對市場的短期影響很關鍵,如果推出時正好是市場調整充分,而大盤藍籌股具有估值優勢的話,有可能大盤藍籌股會有短期的機會,進而帶領市場走出一波行情。但從長期來看,影響不大。

  股指期貨的推出對一些相關行業會有較大影響,比如期貨公司、證券公司。我們統計了一些國外的數據,一部分國家和地區在推出股指期貨後二級市場交易量有所放大,但也有國家和地區交易量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至於中國的情況,市場對此預期比較低。如果確實推出時對二級市場交易量有很大的刺激的話,那麼相關的公司、行業都會有超預期的反應,這些也會反映在股價和估值水準上的上漲上。

  記者:就目前的市場形勢,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您有哪方面的投資建議?

  朱國慶:我有幾個觀點可以分享一下:

  其一:今年難有市場整體的趨勢性投資機會。趨勢性的投資機會來自於政府政策的變化。如果政策沒有變化,趨勢性投資機會就不存在。如果市場預期最壞的政策已經出盡,那麼趨勢性投資機會也就到來。或者經濟變得很糟糕,比如“二次探底”了,市場預期政府會出臺刺激或救市政策了,那麼真的大趨勢性投資會才會到來。但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這個前景或變化。

  其二:市場存在結構性泡沫,也存在結構性機會和個股機會。投資風格轉換的可能性在逐步增加。整體市場的估值是由大市值股票來決定的,儘管市場整體估值水準相對合理,但小盤股存在泡沫,估值偏高。而大盤藍籌股在估值上的具有優勢,風格轉換的可能性在逐步提升。也存在尚沒有被市場充分認識的個股的機會。

  其三:長期來看我們依舊看好符合經濟發展方向的大消費類行業和與産業調整方向相符合的行業和個股,我們做投資的一個大的佈局方向就是跟隨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經濟結構調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促進我們的內需,消費跟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思考消費這一主題時,也要到結合城鄉結構的調整、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調整等因素一起考慮。經過近半年的上漲,部分消費類公司的估值相對溢價已在歷史高位,存在一定的估值風險。

  我們提醒投資者要關注這類公司的估值風險。目前我們會建議大家關注那些基本面好,但又被市場忽略的消費類公司。我覺得中低端消費品的市場更加廣闊,因為我們現在更多地在刺激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産業結構調整的主題也是未來很多年都有機會的,比如低碳主題裏面,我們未來應該能夠找到很多很好的公司。

  朱國慶 12年證券從業經驗。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和應用數學學士。

  現任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權益類投資總監兼富蘭克林國海潛力組合基金基金經理。

  曾任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籌備組成員及行業研究員;平安證券有限公司銷售交易部門負責人;大鵬證券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項目經理;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社會保險基金部投資經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