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去危機化” 中國輸入性通脹壓力隱現

2009-10-26 09:50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肖燕

  據上海證券報隨著金融危機陰霾的漸漸散去,美元踏上了一條“去危機化”的跌途。近日,掛鉤一籃子貨幣的美元匯率指數跌破了75的關口,創出逾14個月的新低。由於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其持續貶值將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美元貶值對國際資本流動有著怎樣的影響,又會對中國經濟起到何種作用,都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嘉賓

  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志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 丁志傑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 陳炳才

  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 趙慶明

  民族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 徐一釘

  探究 美元貶值誘因

  《上海證券報》:近半年來美元出現連續貶值,美元指數累計跌幅已經達到近15%,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有哪些?

  趙慶明:3月份美元開始貶值的誘因是美聯儲宣佈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擔心美元自身的購買力會因此而下降。加上中、俄等發展中國家提出的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方案旨在降低或取消美元的最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美元信心的不足。此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實施了2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的分配方案。一次性分配如此大規模的特別提款權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對美元匯率來説亦構成一大利空。

  陳炳才:美元的持續貶值主要有四個因素:一是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沒有徹底消除,尤其是對美國金融衍生工具産品價值的信任和信心沒有恢復,對美元的長期趨勢看跌;二是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的預期不看好,比較而言,投機資本更多看好非危機國家的經濟或看好其他規避美元風險的資産和大宗商品,因此導致全球資産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度增長;三是美國在3月開始實行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助長了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和共識,尤其是每當面臨財政部發行國債時,美元就更會貶值,9月以來的美元貶值與10月發行國債關係密切;四是美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實際戰略需要。

  李志強:雖然美元貶值有助於刺激其出口,縮小美國的貿易赤字,改善美國的經常賬戶失衡,但是導致近期美元貶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大規模舉債引發市場擔憂,以及美元轉為低利息貨幣從而成為利差交易的對象所導致的。無論是大規模發行國債,還是美聯儲將利率維持在超低水準,都主要是出於刺激美國經濟的需要,至於其中是否存在促使美元貶值的成分,則難以判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