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釘:資金偏好 風格轉換只是“一廂情願”

2010-06-11 09: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筆者認為,估值水準低並不是上漲的“必然”理由,階段性資金的偏好決定了階段性熱點所在。6月9日,銀行股的突然發力大漲,但其只是“曇花一現”。創業板指數推出後的8個交易日,累計上漲了17.48%,並帶動中小板指數上漲4.76%。而同期,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下跌1.14%、0.84%。儘管創業板、中小板個股的市盈率很高,但如果沒有它們維繫市場人氣,2481點恐怕早就失守。

  本週,深圳有三個交易日的成交金額超過上海,它反映出A股熱點的深刻變化。統計顯示:2481點反彈至今,全部A股、滬深300、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換手率分別為0.89%、0.43%、2.91%、8.15%。截至6月10日,全部A股、滬深300、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的靜態市盈率是22.70倍、17.62倍、49.22倍、81.29倍。雖然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的公司的估值水準遠高於滬深300成分股。但從資金的流向看,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是目前資金關注的焦點。創業板日均8.15%的高換手率,是創業板指數能獨立於其他指數上漲的主要因素。如果滬深300的換手率依然低迷,期盼風格轉換只是“一廂情願”。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快速增長,目前正處於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過程中。即由傳統行業推動經濟增長,正向科技、創新等國家提出的“戰略新興産業”、消費等轉型。似乎可以這麼理解,傳統行業推動中國經濟增長30年,故而傳統行業在以前的A股市場唱主角。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進入轉型期,以及“不絕於耳”的淘汰落後産能,傳統行業在A股市場中的地位將被“戰略新興産業”,以及未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行業所取代。比如:醫藥股。今年以來,“戰略新興産業”、醫藥股的超強走勢有其深刻的背景,並且這種變化才剛剛開始。

  今年以來,已經有包括廣東、北京、深圳等14個省市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經計算,平均漲幅近20%。此外,還有熱議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大家不難感受到,新一輪企業工人薪酬上漲已在暗流涌動。這意味著中國過去30年來高速增長模式的結束,即依靠大量低工資工人進行低技術勞動、生産廉價出口産品。

  雖然這將有利於分配結構的調整,改變多年來勞動報酬增長遠低於GDP增長速度的趨勢,從而拉動消費、擴大內需。但對企業而言,工資標準的提高則有可能會增大企業經營的成本壓力。但工資和利潤之間是蹺蹺板關係。工資上升較快,利潤就會增長較慢或者下降。如果薪酬上漲很快波及到上市公司,對製造業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業績將産生巨大的影響。我們認為,很快機構將下調對上市公司2010年業績增長的預期。而工資增長的同時,將增加人們的購買力,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的購買力,這對消費類個股是中期利好。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