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吉林監管局局長:今年推出股指期貨正是時候

2009-03-05 10:32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吉林監管局局長江連海 記者 周明 攝

 

     “如果現在推出股指期貨,對重建市場信心將起到積極作用,今年要積極備戰股指期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吉林監管局局長江連海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目前,創業板已準備充分,並基本取得市場共識。江連海建議,當前,可先推出創業板,同時積極推進融資融券試點,稍後便可推出股指期貨,不宜久拖不決。

    股指期貨

    是無需資金的“平準基金”

    江連海建議,抓住時機儘快推出股指期貨,建立市場內在穩定機制,以促進股票市場平穩運作,為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作用。股指期貨是無需資金的“平準基金”。

    “當前,我國股市調整幅度較深,恰是推出股指期貨的好時機。”他認為,我國股指期貨籌備工作已近三年,交易所等各市場主體均已做好充分準備,在“抗危機,保穩定”形勢下推出恰是好時機。

    江連海表示:“當前,推出股指期貨尤為必要和緊迫。”其理由在於,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大市值、全流通股票市場的平穩運作迫切需要股指期貨市場保駕護航;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的各項政策效果的有效發揮,需要資本市場各項功能的大力配合;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估值水準已基本合理,儘快推出股指期貨可以避免再次重蹈單邊市場註定的暴漲暴跌輪迴;另外,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趕超的契機,可以在對手暫時停滯中快速縮小差距,在大國競爭中迎頭趕上。

  創業板

    對保增長有積極意義

    江連海指出,當前這個階段,推出創業板具有特殊意義,對保增長有積極意義。

    對於部分觀點認為創業板會分流資金的提法。江連海認為,從2000年提出推出創業板市場,近十年時間一直是“只聽腳步聲,不見人出現”,主要是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創業板能不能成功?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

    他認為,從國際上看,創業板比較成功的是美國,而很多國家和地區推出創業板後有行無市,其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創業板不設門檻,缺乏監管。

    “而我們的創業板有門檻,有條件。”他説,目前對創業板的門檻設置經過這些年的探討已趨於達成共識——門檻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更不能沒有門檻,所以採取了一個居中的條件。隨著相關制度的完善,相信我們的創業板能夠成功。“當然,中小企業風險比較高,如果出現退市,也是市場的正常調節”。

    對於推出創業板可能對市場産生的影響,江連海認為,影響肯定會存在,但會比較有限,其原因在於,現在市場已經比較大,大藍籌比較多,整個市場的參與程度也比較高了。相對於主機板藍籌股而言,創業板可以通過打包方式發行,但其特點是“規模小、發行額度小”,預計一家企業融資也就1—2億元,但這會對這個企業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就算發行上百家,也還不及一個大藍籌股的募資量。另外,創業板的準備比較充分。

  非上市股份公司

    需加強監管

    江連海還建議,對於非上市股份公司,應加大監管力度,促進其規範運作;積極探索和推進場外交易;建立分工合作,構造連橫結合的監管體制。

    他認為,要促進中小股份制企業融資和發展,必須規範和發展股權流轉。他建議,結合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的制度設計,積極探索進行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的標準化和交易試點。通過建立統一監管、規範有序、公正透明、符合企業需求的場外交易場所,一方面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另一方面扭轉長期以來我國大量非上市股份公司不能流通或者亂流通的局面。(記者 周明)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