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再談股市大跌:A股當前並不是經濟晴雨錶

2011-09-29 08:08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王思羽

  證券市場如果想成為經濟的晴雨錶,不但要在服務對象上實現全面覆蓋,為更廣泛的企業提供服務,還需要引入真正的長期資金,實現長期資金支援企業長期發展

  證券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關係經常被認為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很多時候並非這麼簡單。

  我國當前的情況就是如此。

  硬幣的一面是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需要一個相對健全成熟的資本市場,但硬幣的另一面則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還比較薄弱,服務於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功能還不能全面有效發揮。

  能否妥善處理好這一矛盾,成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任務。

  “新三板”——建立市場定價基礎,為經濟轉型助力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化股票發審制度市場化改革,規範發展主機板和中小板市場,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擴大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加快發展場外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國際板市場。”

    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健全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有助於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所謂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指的是為滿足品質、規模、風險程度不同的企業的資本要求而建立起來的資本市場。

    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總體框架下,各層次市場所服務的企業需求不同,在劃分時就需要按照企業的成長階段、投融資需求和風險管理角度進行考慮。

    主機板解決了大型企業的問題,創業板的推出解決了部分成長型企業的問題,現在到了“新三板”的時間。

    從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看,成熟市場國家是先有場外市場再有場內市場,這一點上我們有所不同。在我國場內市場已經發展了20多年後,我們的場外市場仍然沒有推出。業內人士對此的比喻是,只有大學教育而沒有義務教育。

    現在我們的“義務教育”指向了“新三板”。

    作為場外交易市場,“新三板”市場的建立要解決的是初創期高新技術企業股份轉讓及融資問題,培育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最終進入資本市場。可以説,“新三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和發展的“孵化器”。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教授劉紀鵬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場外股份轉讓市場是整個資本市場體系基石。劉紀鵬認為,這好比教育體系中的小學,資本市場通常都是經由它才逐步演變到主機板市場的,而我們過去基本上是在用計劃手段發展資本市場,一開始就辦主機板,等於是沒有小學就辦了大學,順序是相反的。發展“新三板”市場,構建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是我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大勢所趨。

    除此之外,“新三板”還承擔著另外一項重任,那就是推動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進程。比如交易制度改革,引入做市商,提高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市場人士認為,如果改革探索就此展開,境內資本市場將朝著與國際接軌的市場化方向跨出了一大步。

    此外,“新三板”擴容還有利於形成全國性的場外交易市場,打破目前中國場外交易市場過於分散的狀況,加強資訊交流,形成資源共用,企業股權轉讓得以在更大範圍內進行,在全國範圍內聯網運作、集中報價、統一核算,從而使市場交易量和流動性都能夠得以提升。

    引入長期資金——解決短線資金支撐長期發展問題

    用短期資金支撐長期投資,在企業經營中會被認為是一種風險。

    我們的證券市場現在就面臨著這種風險。

    上市公司融資的用途多為長期投資,但是市場資金供應者卻多為短線資金。

    來自監管機構的調研顯示,股票市場投資者目前主要以短線投資為主,缺乏真正的長期投資者。與境外成熟市場相比,目前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平均換手率偏高。從投資行為分析,與機構投資者相比,個人投資者更偏向於持有和交易小盤股、低價股、績差股和高市盈率股,持股時間較短、交易較為頻繁。與境外成熟市場同類型機構投資者相比較,目前中國股票市場上的各類機構投資者整體規模偏小,持股期限普遍較短、交易比較頻繁,短期投資行為比較明顯。

    這種窘境客觀上要求我們急需為證券市場引入真正的長期資金。從成熟市場國家經驗看,推進企業年金入市和引入養老金是解決辦法之一。

    截至2010年底,我國五項社會保險資金累計結余已達到23000多億元。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如美國的401k計劃,已成為監管部門關注的重要議題。所謂401k計劃指的是一種由僱員、僱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401k計劃由僱員和僱主共同繳費,繳費和投資收益免稅,只在領取時徵收個人所得稅。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韓復齡教授認為,“中國版401k”計劃對資本市場有著積極作用,市場需要像養老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聞岳春表示,相對於“中國版401k”首次提出的2004年,中國經濟的體量明顯增大,整個社保、養老、醫保體系也更加健全,對於社會保險體系的保值增值呼聲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規範程度也顯著提高,有關方面對於上市公司分紅的制度設計正不斷推出,現在已是啟動“中國版401k”的良好時機。

    美國401k計劃更多針對的是企業年金,“中國版401k”則需要針對我國國情,制定合理的方針。聞岳春認為,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從壯大企業年金規模,積極引導其進入資本市場做起,再談整個社保體系資金的進入。“中國版401k”僅靠證監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財政、稅務、人保等部門的共同推動,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在我國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仍待優化,市場結構仍待完善的同時,我們已經要直面國際金融競爭。從夯實市場基礎的角度看,為各種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全面資本市場服務,為上市的各類企業提供長期資金,兩者相輔相成,是構建強大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措施,而且也只有這種格局才能使得證券市場真正成為經濟的晴雨錶,實現建設資本強國的目標。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