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房價合理回落是大勢所趨

2010-08-31 09:24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張蕾

  最近,北京通州區的一些樓盤紛紛以較低價格入市,幾個最高曾漲到每平方米約2.5萬元的項目,通過各種形式的優惠,實際成交價格降至每平方米1.6萬元左右,單價下調近1萬元。經過近半年的房地産調控,今年3月份因為大量投機炒作而飆升的通州房價正在回歸理性。

  儘管目前這種較大幅度的房價回調僅是個別例子,但説明房價下降正從遮遮掩掩變得更明確。今年4月出臺的新一輪房地産調控措施有效打擊了推動房價暴漲的投機性購房需求,加上普通購房者因預期改變而選擇觀望,樓市成交量迅速下降。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5.4%,一線城市更為明顯,如北京7月份的新房成交套數僅為去年同期的1/3。

  房價相對於成交量的變動有一定滯後性,一般來説,成交量持續下降半年左右,房價將開始出現明顯下降。從目前房地産市場的形勢看,房價仍然處於歷史高位,遠高於普通購房者的購買力,將大量需求擋在門外,是影響成交量回升的最主要因素。

  政策面上,近期有關部門反覆強調房地産調控不會鬆動,體現出政府的決心和信心。同時,一系列調控政策正在細化和落實,配套措施也不斷出臺,調控正變得更有力、更深入。

  供求關係上,去年下半年新開工的項目正在陸續入市,未來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市場供應是有保證的。隨著“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的到來,短期內市場供應量也會顯著增加。

  資金面上,由於銷售放緩和一系列緊收房地産開發、按揭貸款的政策逐漸落實,開發商原本比較寬裕的現金流正在趨緊,通過降價加快銷售進度的願望變得更強烈。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