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創業板為中小企業帶來融資契機

2009-10-27 08:4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肖燕
  定位於成長型和自主創新型企業的創業板23日正式開板。對一直受困于融資難題的中小企業來説,這意味著一個全新的融資平臺從此開啟,並有望通過帶動民間投資而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中小企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共註冊有中小企業970萬戶,所創造的GDP佔全國的60%,稅收佔50%,發明專利佔66%,提供的勞動就業佔80%,是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

    “然而,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幫助中小企業克服融資障礙,形成解決機制一直是我們的著力點。”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説。

    據了解,我國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靠銀行貸款。在所有企業的融資當中,銀行貸款約佔70%,直接融資佔30%,而中小企業從銀行的融資則佔到98%左右,直接融資不到2%。由於大多仍處於發展初期,中小企業又往往難以及時從銀行拿到所需要的貸款,因此常面臨資金短缺問題。

    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突出表現在資金短缺、融資難貸款難。一段時間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融資政策,使得中小企業目前的經營形勢有所好轉,但融資難仍是一大難題。

    日前發佈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包括加快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中小企業上市育成機制,擴大中小企業上市規模,增加直接融資。

    “創業板的開設拓寬了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一方面企業通過上市從市場募集到資金,另一方面創業板為私募股權投資提供退出渠道,使股權投資的發展得到進一步鼓勵,從而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中小企業,這種綜合效應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説。

    面向成長型中小企業是創業板的一個顯著特點。為此,與現有的主機板和中小板相比,創業板的上市門檻相對較低,並進行了一些制度創新,更適合中小企業。一些在之前不得不遠涉重洋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小企業可以選擇在創業板上市了。

    實際上,創業板市場本身能夠為中小企業帶來的直接融資額十分有限,其作用將更多體現在形成有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環境,同時在於其示範效應。(趙潔)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