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間諜門”昭示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2009-07-16 11:08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肖燕
  中國從2003年參與鐵礦石至今,基本上以中國經過長久的談判後被迫接受國外“首發價”而告終,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沒有獲得任何話語權,昭示目前我國的鐵礦石談判機制、我國的鋼鐵行業有待進行全面改革。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鐵礦石市場所展示的混亂狀況,説明內外經濟機制不匹配,説明中國鋼鐵企業既受到外部壟斷鐵礦石企業的巨大壓力,又受到內部體制不健全的壓力,在兩大板塊的擠壓之下,中國鋼鐵生産與鐵礦石進口被動局面歷經六年未能扭轉。在與鐵礦石巨頭博弈的過程中,建立完善的內部體制同樣重要,只有內外部改革相輔而行,才能使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擁有話語權。

    此次力拓“間諜門”事件,顯示出中國經濟體制的泄密漏洞,中國經濟資訊的安全成為軟肋。

    7月9日,上海市國家安全局證實,力拓上海辦事處的4名員工因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已被拘捕,其中包括該辦事處總經理、力拓鐵礦石部門中國業務負責人胡士泰。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秦剛在例行發佈會上對此做出正式回應指出,中國有關部門掌握了大量確鑿證據,證明胡士泰等人為境外刺探竊取中國國家機密、並對中國鋼鐵企業的內部人員行賄。事實上,有不少鋼鐵企業負責人透露,包括力拓在內的三大鐵礦石巨頭在與中國鋼鐵企業的接觸過程中,常常以多種方式獲得中國鋼鐵行業的核心數據,包括生産成本、毛利率、生産技術參數等等,所有這些詳盡的數據,使中國鋼鐵行業的底牌盡在鐵礦石巨頭掌握之中,核心商業數據的洩露使中國鐵礦石談判無法獲得先機。

    中國鐵礦石談判屢屢失利,還必須歸咎於進口價格的雙軌制,導致逆向激勵機制,導致“公眾利益部門化或者企業化,企業利益個人化”,在價格雙軌制中存在巨大的尋租空間,是我國鋼鐵企業在談判過程中如一盤散沙的根源。

    我國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共有112家,長協礦在鐵礦石總進口量中佔比不到一半。所謂長協礦,就是從國外進口鐵礦石的長期協議價格,能夠鎖定鐵礦石成本,波動比現貨價要小,所謂鐵礦石談判,談的就是長協價格。我國有大型鋼廠可以享受長協價,而中小鋼廠不得不承擔高得多的現貨價。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