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面對私人財富報告國人為何難有平常心

2009-04-01 09:15     來源:新京報     編輯:肖燕
  招行和全球知名諮詢公司貝恩公司3月30日聯合發佈了《200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稱,2008年中國內地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産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高凈值人群”約30萬人,共持有8.8萬億人民幣的可投資資産。估計至今年底,中國高凈值人群將達到32萬人。(3月31日《長江日報》)

  關於此事的評論是很難做的。首先,這個數字是否準確尚是個未知數。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經驗教訓流傳如下:財莫外露,而國內很多資料的真假很難説,是不是這個數字反映了中國富有階層的大致樣貌,相信誰的心中都有問號。尤其是在財富排行榜幾乎成了富豪“出事”的“點將錄”的狀態下,藏富估計是很必要的選擇。

  其次,即使我們能夠認定這個私人財富報告反映了基本真實的財富狀態,那對於財富的平常心的建立,估計還是一個很艱難的事情。

  關於後一點,是看到關於此新聞的網友回復而有感而發的。大致上來説,很多網友都把貪腐與官商勾結、侵吞社會財富的怒氣發泄在了其中,以至於幾乎沒有幾個人以冷靜的心態解讀這個關於社會結構的很重要的新聞。

  其實仔細想想就知道,能夠被這些機構調查出來的財富而又能歸附到具體人的名下,説明這些財富擁有者很多是可以站在陽光下的。真正貪腐者以及官商勾結而致富的人,想知道其財産狀況基本不可能。要是一家銀行與一家諮詢公司都能輕易做到的話,反貪局可能就不那麼忙了。

  而重要的是,由於有這些人的存在,讓我們的財富積累當中,始終存在著很濃重的“原罪”的味道。應該看到的是,改革開放30年之後,必須承認的一個現象就是,確實有很多人靠自己的智慧與勤勞甚至是運氣賺到了數目龐大的私人財産。而同樣是由於有一些靠不正當手段致富者的存在,使得正當的財富也面臨著公眾的怒火。

  這種狀態固然有傳統上“為富不仁”的陰影,但根本的原因還是在這裡。這樣的狀態下,財富本身就成為了仇恨的目標,而一個社會中,一邊仇視著財富以及財富的擁有者,一邊又汲汲于發展經濟,其精神狀態的分裂可想而知。所以,如何面對這個報告,還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事情。(記者 石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