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亞洲金融自治扯帆試航 擺脫對美歐市場依賴

2009-03-17 13: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楊永青
    香港《大公報》17日刊出署名文章説,亞洲金融自治扯帆試航。剛結束不久的東盟和中日韓(10+3)特別財長會議決定,將籌建中的區域外匯儲備基金規模擴大50%至1200億美元。從長期來看,這是整個亞洲擺脫對美歐市場依賴、走向自主增長經濟模式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步。

  文章摘錄如下:

  剛剛結束不久的泰國布吉島東盟和中日韓(10+3)特別財長會議決定,為增強亞洲抵禦投機性貨幣攻擊的能力,計劃將籌建中的區域外匯儲備基金規模擴大50%至1200億美元。儘管會議並未就何時籌措完成該外匯儲備基金設定時間表,但這個實際上是亞洲貨幣基金的建立,在短期內有助於捍衛“10+3”成員國經濟和貨幣的穩定性,而長期來看,更是亞洲擺脫對美歐市場依賴、走向自主增長經濟模式過程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步。

  基金“擴容”勢在必行

  區域外匯儲備基金的設想是2007年5月舉行的東盟和中日韓財長會議提出的,其用意是確保成員國央行擁有足夠資金以抵禦其本幣受到類似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投機性攻擊。此前,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在清邁已共同簽署了建立區域性貨幣互換網路的協議,即《清邁協議》。清邁協議擴大了東盟互換協議的數量與金額,建立了中日韓與東盟國家的雙邊互換協議。

  在過去一年裏,隨著金融危機引發去杠桿化和全球經濟低迷,多數亞洲貨幣都急劇貶值,威脅到地區的金融穩定。亞洲(日本除外)10種交易最活躍的貨幣中有8種貨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下滑,領跌的是韓元和印度尼西亞盧比,跌幅分別達到37%和24%。

  由於發達國家減少海外投資和私人投資者拋售其所持有的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導致不少亞洲貨幣存在進一步貶值的風險。預計今年亞洲貨幣中韓元和林吉特最為脆弱,人民幣則是相對安全的避風港。

  全球經濟衰退已經導致某些亞洲經濟體利用外匯儲備支撐其貨幣。數據顯示,1月30日,馬來西亞的黃金和外匯儲備已從去年8月15日的1237億美元下降至913億美元;從去年7月到今年1月底,印度尼西亞的外匯儲備規模則下降了100億美元,至509億美元。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東盟和中日韓的財長們決定“擴容”區域外匯儲備基金,從去年5月提出的800億美元增加到1200億美元。財長們在會後聲明中表示,因全球去杠桿化,流入本地區的資本已經減少。資本流入的大規模逆轉會損害經濟增長前景,這可能是已受到全球經濟低迷拖累的本地區增長的重大下行風險。聲明還重申了致力於增加貿易和投資自由流動的決心,並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新的壁壘。

  根據上述聲明,日本、中國和韓國將為區域外匯儲備基金提供80%的資金,東盟10國則提供剩下的20%。至於每一個國傢具體出資多少,可能會在下一次財長會議前確定。據悉,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這5個東盟國家將分別出資35億美元。

  互換協議依然有效

  提出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基金,其目的在於提高亞洲各國防禦金融危機的能力,避免再受1997年金融動蕩之苦。然而,當時兩個亞洲大國遭遇了“技術性分歧”。當時的焦點在於──誰來管理這個基金,而日本顯然不願將主導權讓給中國。

  最終博弈的結果是,各國達成了籌備該基金的初步意向。按照意向,基金的籌備將分三步走:第一、在東盟清邁協議框架下,各國達成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保證一國有事即可獲救援;第二、將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擴大成為多邊協議;第三,建立這個區域外匯儲備基金,各國探討好注資比例。

  2008年在北京參加第七屆亞歐論壇時,韓國總統李明博表示,將積極支援清邁協議下的外匯儲備池,甚至聲稱韓國開始考慮在2009年9月前注資。日本在那次會議上沒有對該基金錶達任何立場,卻積極表示要支援IMF,並於去年11月15日G20峰會前,宣佈向IMF注資1000億美元。

  去年12月12日,中日韓福岡峰會期間,中韓之間首次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金額為1800億元人民幣或38萬億韓元。這是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首次與他國進行貨幣互換。同一天,日韓之間達成擴大貨幣互換協議,將互換金額提升至200億美元。

  本次財長特別會議還表示,在區域外匯儲備基金還沒有開始運作前,作為過渡措施的各國雙邊貨幣互換掉期協議仍然有效,並會擴大數量和規模。事實上,亞洲各國正在這樣做,紛紛擴大或締結新的互換協議:2月21日,日本和印度尼西亞同意將現有60億美元的雙邊協議規模增加至120億美元;中國與馬來西亞本月也簽訂了8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掉期協議。這項貨幣互換協議為清邁框架下的外匯儲備基金池的實行摸索出一個新的實現途徑。中韓和日韓的貨幣互換皆以本幣為基本要素,此後如果再有更多的區域內國家(地區)中央銀行(貨幣當局)與中國人民銀行陸續建立類似的貨幣互換,那麼不僅中國參與《清邁協議》時的支配權會得到更有力保證,而且亞洲乃至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也將得到一個強有力的支援。

  逐步走向自主增長

  就抵禦投機性貨幣攻擊來説,區域外匯儲備基金比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投入少,穩定市場的性價比更高。不過,目前他們的作用是相互補充而不是相互替代。

  其實,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日本就提出了亞洲貨幣基金的設想,但因遭到美國的阻礙而流産。鋻於亞洲區域金融合作符合東亞各國和地區的共同利益,不管美國如何阻礙,這些年仍獲得了長足發展,如《清邁協議》的簽署等。

  短期來説,在當前危機下,區域外匯儲備基金的建立有助於捍衛“10+3”成員國經濟和貨幣的穩定性。從長期來看,這是整個亞洲擺脫對美歐市場依賴、走向自主增長經濟模式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步。因IMF作為最終貸款人的角色被部分替代,美國想繼續通過IMF來統轄國際貨幣體系,來遏制、羈絆其他國家,就不大容易了。(龍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