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傷了誰

2009-03-13 13:34     來源:國際金融報     編輯:肖燕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在大蕭條後出臺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2萬多種進口産品的關稅大幅提高。結果,美國的進口額在法案簽署前一年即下降了15%,兩年內又下降了40%。全世界有55個國家參與了貿易戰,也共同陷入了貿易保護與萎縮的惡性迴圈。

    70多年後的今天,美國又通過“購買美國貨”和“雇傭美國人”的保護主義性質條款。其情勢雖沒有大蕭條時那麼嚴重,卻同樣在歐洲、美洲和亞洲得到了響應。在投資、貨幣、商品傾銷等領域,一場以振興本國經濟為名的貿易保護之戰已經打響。從新興國家到最不發達國家,再回到發達國家,誰都想轉嫁災難,誰又都脫離不了干系。

    美國壁壘“金磚”受傷

    就美國經濟刺激方案中的“購買美國貨”條款適用範圍而言,拋開加拿大、歐盟等39國和最不發達的少數國家外,中、印、俄、巴領銜的新興國家則是直接的受害者。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即OECD)最近的報告,絕大部分新興國家今年1月的綜合領先指標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國下降了2.1%,印度下降了1%,俄羅斯下降了3.3%,只有巴西保持了2.7%的上升。

    還有證據顯示,世界主要銀行正在從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撤資。國際結算銀行(BIS)發佈的數據表明,2008年第三季度外國銀行在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融資餘額正在同比減少。而國際金融協會更估計,今年流向新興市場的私人資金將由2007年的9290億美元,暴跌逾八成至1650億美元,惡果已經浮現。

    “買美國貨”若進一步擴展為美國國內大批抵制外國貿易的導火索,新興國家必然會成為犧牲品。

    除了限制“外國貨”,刺激方案還限制接受政府金融救援資金的美國銀行雇用外國員工。可以想像,“中國製造們”在保護主義浪潮之下,還會面臨更多衝擊。

    歐盟傚法擊倒東歐

    如果説“買美國貨”本身的殺傷力有限,那麼其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示範性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其中,又以歐盟國家最甚,讓其相鄰的東歐諸國受傷很深。

    早先就有報道稱,法國總統薩科齊表示,法國汽車業在接受政府救助後,就不應再到捷克投資設廠。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更表示,在經濟危機中,保護主義是“必要的缺點”。法國隨後通過的汽車業救助方案也明顯具有偏向性,法國汽車製造商還被要求必須購買法國産零部件。

    與法國相似,西班牙、義大利也宣佈取消對將汽車生産線外遷至東歐的企業的援助。西班牙一位部長還督促消費者購買本國製造的商品。而義大利和俄羅斯政府不僅補助本國汽車産業,還制定法律限制外國汽車的進口。

    即使是極力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德國,上週五其聯邦議會也通過決議,在外國企業收購重要德國企業25%以上的股權時,德國聯邦政府可以行使否決權。更毋庸説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拒絕向東歐國家提供資金援助的做法。

    更為危險的是,面對陷入嚴重衰退的實體經濟,一些西歐國家在救助本國金融機構時紛紛要求它們優先向本國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這導致這些金融機構將大筆資金從東歐等國外市場撤回國內。這種“自掃門前雪”的保護主義做法令東歐新興市場國家遭遇資金斷流危險,也造成了東歐諸國國家破産和政府垮臺頻生的局面。

    歐美手緊苦了非洲

    就當大量注意力集中在歐美和東歐的經濟危機之時,非洲國家所受到的衝擊則讓這些原本經濟就困難的國家陷入更糟糕的境遇。

    歐美企業大量裁員使非洲僑匯比預期減少,而西方一些公司倒閉也使非洲外來直接投資大幅降低。非洲一些國家如安哥拉預期出口石油下降,因缺乏可替代外匯收入會産生嚴重的預算問題。只有少數基礎設施受到外來援助的國家,如烏干達還有可能保持經濟穩定發展。但由於烏干達外援依存度達到28%,出口收入的下降將直接導致外匯儲備縮水。

    而非洲出口國家如波札那、安哥拉和獅子山等已經因外匯和稅收減少受到金融危機衝擊。非洲2009年經濟發展原來的預測為6.4%,現在已調整為3.5%。世行負責非洲事務的副總裁稱,如不採取措施,非洲經濟發展可能還要下降1.5%。

    此外,大筆海外投資,尤其是美元的抽離也在扼殺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讓這些國家的財政情況繼續惡化。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美國布魯克林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表示,“事實上,所有低收入國家幾乎都陷入了非常嚴重的麻煩之中。”

    各國博弈血淚互濺

    從目前的跡象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之戰已經在局部地區打響。數據顯示,在2008年上半年中,國際反傾銷的糾紛同比增加了40%。而在2009年1-2月短短兩個月內,中國就頻頻遭遇來自印度、歐盟、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反補貼、特殊保障措施和反傾銷調查,從側面也反映了這場貿易戰的激烈程度。

    幾乎就在美國簽署“買美國貨條款”的同時,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加拿大的一些政治家已經呼籲購買本國産品,兩國之間的貿易保護主義摩擦在一定程度上也將最終損害到美國自身的鋼鐵産業,並引發其他領域商品之間的貿易戰。

    東歐國家也準備集體對法國展開貿易報復。捷克總理尖銳地指責薩科齊狂妄自大,表示保護主義對解決危機毫無作用。斯洛伐克總理菲喬較早前曾警告説,若法國汽車公司撤走設在斯洛伐克的工廠,斯洛伐克將會採取措施還以顏色,把法國天然氣公司驅趕回國。烏克蘭總理則撰文呼籲西歐不要構築“金融鐵幕”。

    而在亞洲和美洲地區,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印尼和印度等國也相繼採取了保護主義的措施。印尼宣佈對進口進行限制,它與阿根廷去年都對中國紡織品採取了進口制裁措施。埃及則對聚酯産品發動一連串的反傾銷調查,抬高進口紡織品的關稅。印度日前也對中國的玩具抬高關稅。俄羅斯和越南也都在今年提高了關稅。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