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對世界意義非凡

2009-03-05 09:45     來源:國際金融報     編輯:肖燕
    3月初,春意初露的北京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兩會”。在金融危機波及全球之際,今年的中國“兩會”受到海內外媒體的格外關注。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兩會”所確定的大政方針,將事關中國經濟能否在今年實現8%左右的增長目標,而對世界而言,中國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意義非凡。

    目前,包括美國、日本、德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都陷入了衰退,中國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之一。據聯合國有關機構分析和預測,2008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到22%,今年將進一步增至50%。

    中國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有利於推動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有利於增強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中國經濟的發展,提升了外交影響力。今年農曆新春之際,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等高層領導人分別出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諸國,達成多項經貿合作協議,推動國際社會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達成了廣泛共識。

    特別是2月下旬,作為溫家寶總理此前訪歐“信心之旅”的一次重要後續行動,中國貿易和投資促進團前往歐洲4國訪問,簽訂了總額高達100多億美元的採購或合作協議。歐洲各界人士對中國在危機時刻仍秉持開放理念、合作意願和負責任態度表示了高度讚賞。正如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中國部主席賀利氏所言,這種做法“證明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中是個可靠夥伴”。

    中國經濟的較快增長,也有利於增進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危機時刻互利合作,有利於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經濟在危機時刻的表現,吸引眾多發展中國家研究和借鑒其發展模式和經驗。在中國領導人的“正月外交”中,胡錦濤主席和習近平副主席共走訪了亞非拉10個發展中國家,簽署了多項經貿合作和援助協議。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攜手互助,成為全球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大亮點。

    與此同時,危機也讓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到,廣大發展中國家必須在國際經濟和金融領域擁有更大的代表權和發言權。英國國務大臣馬洛克布朗日前表示,新興經濟體在解決世界問題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他説“全球經濟以及其中的力量對比需要重新平衡”,並建議讓20國集團扮演比8國集團更為重要的角色。

    當然,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經濟同樣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中國要實現既定的經濟增長目標,仍面臨很大的困難。而且,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也不可能單獨引領世界走出危機。正如溫家寶總理日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所説,“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就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同樣,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之際,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已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貢獻。(記者 田帆)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