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的通知

2007-12-04 15:46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編輯:肖燕

國土資源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的通知

國土資發[2007] 277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財務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

 

為加強土地管理,規範土地儲備管理行為,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産管理的通知》(國發[2001] 1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6] 100 號)等有關規定,國土資源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製定了《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國土資源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

                               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土地儲備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加強土地調控,規範土地市場運作,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建設用地保障能力,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産管理的通知》(國發〔2001〕1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6〕100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土地儲備,是指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為實現調控土地市場、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目標,依法取得土地,進行前期開發、儲存以備供應土地的行為。

 

土地儲備工作的具體實施,由土地儲備機構承擔。

 

第三條 土地儲備機構應為市、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隸屬於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統一承擔本行政轄區內土地儲備工作的事業單位。

 

第四條 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財政及當地人民銀行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互相配合,保證土地儲備工作順利開展。

 

第五條 建立資訊共用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財政及人民銀行相關分支行要將土地儲備與供應數量、儲備資金收支、貸款數量等資訊按季逐級匯總上報主管部門,並在同級部門間進行資訊交換。

 

 

第二章 計劃與管理

 

第六條 各地應根據調控土地市場的需要,合理確定儲備土地規模,儲備土地必須符合規劃、計劃,優先儲備閒置、空閒和低效利用的國有存量建設用地。

 

第七條 土地儲備實行計劃管理。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財政及當地人民銀行相關分支行等部門應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土地市場供需狀況等共同編制年度土地儲備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

 

第八條 年度土地儲備計劃應包括:

(一)年度儲備土地規模;

(二)年度儲備土地前期開發規模;

(三)年度儲備土地供應規模;

(四)年度儲備土地臨時利用計劃;

(五)計劃年度末儲備土地規模。

 

第九條 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實施土地儲備計劃,應編制項目實施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作為辦理相關審批手續的依據。

 

第三章 範圍與程式

 

第十條 下列土地可以納入土地儲備範圍:

(一)依法收回的國有土地;

(二)收購的土地;

(三)行使優先購買權取得的土地;

(四)已辦理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批准手續的土地;

(五)其他依法取得的土地。

 

第十一條 市、縣人民政府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無償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由土地登記機關辦理登出土地登記手續後納入土地儲備。

 

第十二條 因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使用土地的,應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對土地使用權人給予補償後,收回土地使用權。對政府有償收回的土地,由土地登記機關辦理登出土地登記手續後納入土地儲備。

 

第十三條 根據土地儲備計劃收購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儲備機構應與土地使用權人簽訂土地使用權收購合同。收購土地的補償標準,由土地儲備機構與土地使用權人根據土地評估結果協商,經國土資源管理、財政部門或地方法規規定的機構批准確認。完成收購程式後的土地,由土地登記機關辦理登出土地登記手續後納入土地儲備。

 

第十四條 政府行使優先購買權取得的土地, 由土地登記機關辦理登出土地登記手續後納入土地儲備。

 

第十五條 已辦理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批准手續的土地,由土地登記機關辦理登出土地登記手續後納入土地儲備。

 

 

第四章 開發與利用

 

第十六條 對納入儲備的土地,經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准,土地儲備機構有權對儲備土地進行前期開發、保護、管理、臨時利用及為儲備土地、實施前期開發進行融資等活動。

 

第十七條 市、縣人民政府可根據需要,對産權清晰、申請資料齊全的儲備土地,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核發土地證書。供應已發證儲備土地前,應收回土地證書,設立土地抵押權的,要先行依法解除。

 

第十八條 土地儲備機構應對儲備土地特別是依法徵收後納入儲備的土地進行必要的前期開發,使之具備供應條件。

 

第十九條 前期開發涉及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通訊、照明、綠化、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按照有關規定,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工程實施單位。

 

第二十條 土地儲備機構應對納入儲備的土地採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保護管理,防止侵害儲備土地權利行為的發生。

 

第二十一條 在儲備土地未供應前,土地儲備機構可將儲備土地或連同地上建(構)築物,通過出租、臨時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設立抵押權的儲備土地臨時利用,應徵得抵押權人同意。儲備土地的臨時利用,一般不超過兩年,且不能影響土地供應。

 

 

第五章 土地供應

 

第二十二條 儲備土地完成前期開發整理後,納入當地市、縣土地供應計劃,由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統一組織供地。

 

第二十三條 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後的土地,納入儲備滿兩年未供應的,在下達下一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時扣減相應指標。

 

 

第六章 資金管理

 

第二十四條 土地儲備資金收支管理嚴格執行《土地儲備資金財務管理暫行辦法》(財綜〔2007〕17號)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 土地儲備機構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的貸款應為擔保貸款,其中抵押貸款必須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證;申請貸款的土地儲備機構必須滿足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要求。土地儲備機構舉借的貸款規模,應當與年度土地儲備計劃、土地儲備資金項目預算相銜接,並報經同級財政部門批准,不得超計劃、超規模貸款。土地儲備機構申請貸款時,應持財政部門的貸款規模批准文件及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的項目實施方案等書面材料向當地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申請擔保貸款。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應嚴格按照商業原則在批准的規模內發放土地儲備貸款。土地儲備貸款應實行專款專用、封閉管理,不得挪用。

 

政府儲備土地設定抵押權,其價值按照市場評估價值扣除應當上繳政府的土地出讓收益確定,抵押程式參照劃撥土地使用權抵押程式執行。

 

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應當準確、完整、及時地向人民銀行建立的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報送土地儲備機構的土地儲備貸款相關資訊。在貸款發放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應當查詢貸款儲備機構的資訊,對有不良記錄的土地儲備機構審慎發放貸款。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應當根據監管要求,合理、科學確定貸款期限。

 

第二十六條 土地儲備機構舉借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必須按貸款合同約定,及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

 

第二十七條 各類財政性資金依法不得用於土地儲備貸款擔保。土地儲備機構應加強資金風險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第三方提供擔保。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依據本辦法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會同財政部門、人民銀行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由國土資源部會同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發佈之日起實施。

 

 

                                                國土資源部

                                              財政 部

                                                  中國人民銀行

                                          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