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你願意重選大學或專業嗎?

時間:2013-09-30 09:1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八成人願意重選大學或專業,八成大學所學的知識將來用不上,但這不是中國最大的浪費,中國最大的浪費是千百萬青年學子人生找不到方向……

  印第安部族文化中,一個男人誕生兩次,一次出生,另一次是成為戰士。現代人也誕生兩次:第一次是從母體出生,開始呼吸;第二次是思想的出生,開始尋求人生的意義或理想。而迷惘往往伴隨第二次出生。

  我有心聲向誰說?“18歲,給我一個姑娘”,其實“18歲,給我一個良師”更重要。因為姑娘多的是,而良師難尋。

  電影《死亡詩社》中,羅賓?威廉姆斯扮演的基丁老師向學生宣揚“大好春光正此時”,生命有時會是痛苦的,但切不可放棄靈魂深處面向生的勇氣和對生的渴望。基丁老師的忠告還有,人必須在現實的天空下放飛自己的理想、夢想和勇氣,理想是不能對抗現實的。

  我們的青春常常與苦悶相連。在所有的校訓中,我們鮮見“快樂”二字。校訓中充斥著假大空的理想。我們不能奢望能遇見《死亡詩社》里那樣的人生導師。我們甚至不能期望老師能在學生宿舍里多坐兩分鐘。從小學到大學,誰有幸遇見一位能觸及心靈的人生導師?

  缺少良師,只有益友。這多少算個補償。大學校友成為我們的第二親人。是那些若幹年後相逢一笑的同齡人,讓彼此長見識,彼此釋疑解惑。

  中國大學之弊,不在知識結構,不在師資力量,也不在學校品牌,排亞洲第幾、世界幾何,而在是否能點燃青春的夢想和激發面對殘酷社會的勇氣。你的生命在大學中怒放過嗎?

  已立立人。這條我在澳門教會學校牆上看到的校訓,比大陸標語式假大空口號要印象深刻得多。其實越簡單越難做得到。立人先立己德,如果不能激發學生們夢想,至少教會他們獨立與正義。而我們在今日大學中看到的,更多是拿項目、跑場子的老師,傾聽學生心聲的時間無多,也不堪作為道德榜樣。

  中國大學之道只是立才與立技,掌握一門生存的手藝而已。可即使這一點,做得好的也不多。

  中國最大的浪費,似乎是專業不對口,導致學非所用,就業錯位,導致社會上蟻族與招工難並存。可本刊的這次微博調查以及國外的同類經驗告訴你,專業不對口,入錯學校門是常態。調查中,八成人願意重選大學或專業,而八成大學所學的知識將來用不上,但這不是中國最大的浪費,中國最大的浪費是千百萬青年學子人生找不到方向……

  回到新周刊本次微博調查:如果上天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重新選擇一所(中國)大學,重新選擇一個專業,你的選擇將是什麼?截至5月20日共計有760人回答,其中有效樣本324個。以下為簡單統計結果:

  (需申明,以新周刊粉絲為樣本本身存有代表性偏差,比如首選學校為北大,首選專業為傳媒專業等,不具有客觀性與代表性)

  不想重選學校和專業者佔15.12% ,說明人生如意者是少數,這是永遠的真理。

  選擇重選的佔84.88% ——其中,僅想重選專業的佔29.74% ,僅想重選學校31.285% ,既想重選專業又想重選學校38.97%。

  據美國相關調查,大多數青年人也是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但美國有職業規劃師,他會首先問五個問題:你要去哪里?你在哪里?你有什麼?你的差距在哪里?你要怎麼做?這涵蓋了目標、定位、條件、距離、計劃等五大方面。在沒有職業規劃師或良師益友幫助之前,沒多少人能考量清楚。職業規劃師會告誡你,正確的思路是,做你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歡做的事。

  像微軟這樣的跨國公司在招聘時,通常不完全看重你的專業,更多看重你的學校,看重的是方法論,思維方式和同學關係。

  找工作與找伴侶一樣,也有方法和技巧。一.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識、技能、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狀況等。二.了解你所選擇的職業和行業。三.自我推薦。否則,即便是北大的也可能去養豬。當然,養豬如今並非是壞事。

  有人提出,中國大學生就業危機最應反省的是教育部。但如果美國大學生的專業也不對口,那中國大學生也沒什麼可抱怨的。有學者認為,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專業不對口,是通才教育而不是專科教育。當然,這不能為中國大學無效的教育方式作開脫。

  那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危機只有從社會中去找原因了。按照郎鹹平教授提出的“6+1”產業鏈,在國際分工中,中國人只佔制造這一環,即血淋淋的制造業,其他從產品設計到零售營銷這六大軟環節,都被別人拿去了。而這正是真正需要大學生的地方。以代工工廠為例,從董事長到門口的保安,可能沒有一個大學生,為什麼?因為它的本質是不需要大學生。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產業鏈里面的六大軟環節包括產品設計、倉儲運輸、原料採購、訂單處理、批發經營,以及終端零售等。

  只要我們不改變產業結構,不提升在國際產業分工當中的地位,中國就永遠處于劣勢地位,大學生就業就永遠成為社會問題。大學生畢業之後就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過了又失業了,就再考博士生。最後,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這才是人才最大的浪費。

  本次新浪微博調查中還有選擇幹脆不上大學的,佔總體有效回答的14.55% 。怎麼說呢,我認為他們是真正看清中國大學的一幫人。在他們看來,上中國大學不如自主創業,反正上大學沒用,不如上技校,或者幹脆去HAPPY,“大好春光正此時”。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無效回答中有不少人“討厭如果”,認為已經不可挽回。或者,“我不選擇,因為上大學根本無用!”也有人調侃,要早早加入房地產行業,先做售樓小姐,再買房炒房;或者,選擇廣外的外貿精英班,課程專修喝紅酒和打高爾夫球,等等。

  更有回帖稱,父母有錢可以混一混,管他什麼學校都一樣放飛青春。父母條件不好,就免了,在社會大學堂學習,以盡早的回報父母。

  這才是中國人難以面對的殘酷現實。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