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棄業才是生活家

時間:2013-09-30 0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企業家只有成為棄業家,才能變身生活家。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來判斷你事業是否成功,不看資產多少、身家幾何,就看在飯桌上你接到騷擾電話多不多。如果能安心吃完一頓飯,而沒接一個工作上的電話,說明你成功了。有人身價過億,而電話頻頻,說明還沒活出來。

  成功的標志是你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多,做自己喜歡做而沒時間做的事情。工作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使命。中國人沒有所謂資本主義倫理。中國人有修身養性,積善積德。

  一天跟老同學吃飯,有兩位談起養老計劃。一位是炒股專家,為炒股辭掉公職,依他說法,中國股市到2018年會到兩萬點,然後進入深度調整,在2017年全身出來,愛怎麼跌就不關他的事了。(你別說,他的這個判斷跟我讀到耶魯大學陳志武的預言是一致的。可查閱《從2049年看中國》。)然後呢,這位同學會買個豪庭,在京城釣魚臺周邊的玉淵潭養老,中央領導在釣魚臺,中國再怎麼亂也亂不到那兒去。

  另一位同學是壟斷企業高管,他在北京有兩套房正在奔第三套。他的退休計劃是自住一套,出租兩套,將收租拿來租外地的房子,比如青島、三亞,然後他一個地方住上半年,把該體驗的祖國大好河山玩足玩夠,然後,然後就去他媽地啦。

  他倆整頓飯都沒接到一個電話,算是進入棄業預備狀態吧。心理退休和財務自由,這是當生活家的前提和本錢。

  人生折返點

  看馬拉松的人都知道運動員跑一半時會有一個折返點。現在是你的人生折返點:如果從八九十歲回望(按未來的醫療水平應該不難達到),你的下一半該怎麼過。你不能開著寶馬想著騎自行車的歲月,不許懷舊。

  在我的人生折返點上我發過一場關于大理的白日夢。用時興的話叫“身未動,心已遠”。有一陣子著了魔似的,一想起大理那山那水就禁不住high起來。

  洱海邊蓋一所房子,來客可以留宿二三宵,對飲兩杯;夕陽西下,蒼山的白雪襯著五色的彩霞,芳草滿堤,蹄聲得得,沙鷗榜飛,悠然入勝……

  我的大理計劃是當一名普通講師。然後是與大理文學院老師吃飯,閒聊中方知,人家向往的是去昆明發展。人家奔向大城市,我卻逃來小城市。

  北京有個“雲歸派”,專指那些流連于雲南的京城文化人。可雲南人向往的卻是京城,就像開茶馬古道餐廳的老聶。這種雙向運動很能表徵中國當下生活方式的矛盾心態,欲去還留,欲留還去。

  在古城邊上的鳥吧里,幾位像是日韓人模樣的男子,席地不語,一坐一晚,氣氛玄妙,音樂迷幻。酒吧一條叫大丹的大狗,搖搖晃晃來迎客。鳥吧想必與日韓逼人的快節奏與逼仄的空間截然相反,what a relief!

  對一個像大理這樣的二線城市濫情就像是一場戀愛。初戀總是是美好的。初戀掩蓋了一切對方的不好處,一切都往好里想。漸漸明白,這不過是一座旅遊城市的假象罷了。一見鐘情,再而衰,三而竭。這就是我未遂的大理計劃。

  蒼山下對飲,洱海上垂釣,鳥吧里冥想,洋人街曬太陽,我承認,都是白日夢。白日夢常做,但夢總是會醒。

  我們是如此逃避紅塵,又如此貪戀紅塵。要是有一個電腦上的Shift轉換鍵就好了。

  每當在北上廣,總有一種力量讓你撮火。上街塞車,排隊吵架,人們將怨氣一套一套傾瀉出來。每當撮火之時,你就想想你的白日夢,說不定什麼時候,突然下個決心,人去也。

  關于下半生,我顯然沒有我同學想得透亮。我最近的問題變成了,過好下半場不一定就要逃離大城市吧?

  當好“三有新人”

  人人都有做白日夢的權利,說不定哪天就付諸行動了呢。這個叫脫,三級影星想開了一脫成名,你想通了一脫得永生。跟現有軌道脫離,叫棄業。

  中年男性的困惑,一邊事業一邊老婆孩子,有時還夾雜個第三者。中年女性亦然。真正的迷亂之年。事業和孩子,其實這兩件事都與你無關。

  事業是人家的,比如何鴻淼,為家產何家打得一頭皰,何老爺子最終會發現這盤賭局中,自己成了籌碼,事業也死不帶去。在中國,沒有鐵打的事業,只有流水的王朝。

  孩子是社會的,一過青春期就屬于社會了,加入人生的戰場。好比原始部落,一到青春期加入訓練營,進入成人行列。所以你要珍惜你孩子兒童那段時光。你給了他或她一個快樂的童年了嗎?這才是你撫養小孩成功與否的標志。

  最後,什麼才與你有關呢?是你屬于個人的那攤事兒。這攤事就在下半場。上半場是進攻,是積累,下半場是撤退,是消費,是找回。通常道,前半生是加法,後半生是減法。前半段是人找病,後半段是病找人。前半段用命換錢,後半段用錢換命。這不等于白玩兒嗎?

  一次在麗江與人聊起“三有新人”:有點錢,有點閒,有點品味。後來眾人從“三有”加到“六有”:有點錢,有點閒,有點品味,有點朋友,有點心情,有點癖好。每個人對“六有”的排序基本能判斷他是怎麼一個人。

  麗江是一個放下背包的地方,這些背包上分別寫著:成功、金錢、愛情、家庭、事業、出國……。但假如你是帶著問題來麗江你就錯了,納西人通常的回答是:什麼都可以問,就是不要問問題。

  並不一定非得麗江這種地方才能解壓或艷遇。麗江只是避世者的理想地。麗江的避世者多數是為了療傷,職場受傷或情場受傷,不乏looser或者窩囊廢。他們火爐旁飲酒縱歌不過是虛幻,內心還是特別擰巴。

  還是我那個問題,過好下半場不一定就要逃離大城市吧?

  若無閒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心即禪堂,心即禪堂吧……。不管這個世界怎麼擰巴你,關鍵是,自己別擰巴自己。

  陶淵明不事權貴選擇了桃花源。其實真正的隱居者是大隱不言的,他們自我放逐于市,不在乎世人評價,羨慕或譏諷于我何幹。這就是減法,減到歸零。

  棄業不棄事,棄事不棄世。企業家只有成為棄業家,才能變身生活家。你若有造化,還能修個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

  王陽明言,我做聖人難,聖人做我也不易。做慈善這事,你做巴菲特難,巴菲特做你也不易。人各有志,還是自己別擰巴自己吧。

  關鍵是,你找到自己那攤事兒了嗎?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