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青海湖的黃昏:高原反應的折磨

時間:2013-10-23 14: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一般而言,對于一個行者的浪漫描繪大多是這樣的:一個人,腳蹬皮靴,背著背包,挎著相機,頭戴鴨舌帽,或許還拄一根拐杖,拖著長長的身影,默默地前行。而此時的我,恰是如此這般,在通向格爾木的柏油大路上,信步向前。這,或許就是我要追尋的那份獨行的特別感受。在高原的黃昏中,一個人徒步在柏油路上,神情堅毅、坦然篤定。天地之間,從腳下延伸而去、伸向遠方的柏油大路,宛如一條無盡的琴弦;而視線所及,那所有晚歸的膧牛、綿羊和趕羊的牧人以及疾馳過往的車輛和天空的飛鳥,無一不是這琴弦上律動的音符;那厚厚烏雲中噴薄而出的光芒,也宛如一片炫目般金黃的頌唱;我觸動快門的萩嚓聲,此時此刻,倣若曠野中漸行漸遠的回響……

  我,成了一個高原的舞者?抑或是一個落魄的詩人?

  記得第一個拉我在這“弦”上跳舞的,即第一個讓我搭車的人,是一個長著山羊胡子的回民大爺。也許他在後面早已看見了路邊背包獨行的我,于是,就在我的前面不遠處,把他的農用車急速地停了下來。還沒有等我反應過來,回民大爺已從車窗里探出頭,對我招手示意。我在意外的驚喜中,朝著前面的他一路小跑……

  “到哪?”剛靠近車窗,就聽見他用蹩腳的普通話問。

  “青海湖。”我喘著氣回答。老人將頭往車里一偏,示意我上車。

  “呵呵,運氣不錯啊!”我暗自得意。

  “15元。”突然,大爺回頭衝我一笑。

  一開始,我頗感詫異,但我立即回過神來,並回答道:“沒事,沒事……應該的。”我心想:“區區15元的順風車,也算是沒有亂來呀!”

  到達青海湖已是傍晚,管理處已經下班。也許是在高原的緣故,此刻的夕陽居然還沒有落下西山,天空陰雲籠罩,寒意撲面。而那最後的一抹夕陽,卻不時從移動的雲層縫隙中頑強地擠出一縷縷金黃,靜靜地灑在湖面上。此刻的遼闊,頓然間成就了我一個人安靜、空靈的肅穆。

  這個季節的青海湖,遊人寥寥,雨過天剛晴,陰雲又密布,顯得格外的灰暗和清冷。此刻的天空,恰如一個獨行者的冷眼,神色暗淡,萎靡不振。我本想在湖邊江西溝街口客棧就地安歇,可突然發現,烏雲又被頑強的落日之光撕破,照亮了傍晚寂靜的湖面。于是,我奔向湖邊,盡量抓住這難以捉摸的余光,在夕陽殘照里,開始了海拔高度3300米的海闊天空之暮色遐想。

  有關青海湖的成因,有一個傳說頗具詩意。據說文成公主遠嫁松讚幹布,行至赤嶺日月山,當她扔下手中能夠照出家鄉長安景象的日月寶鏡,毅然決然地準備繼續西行之時,那鏡子突然閃出一道金光,灑在了日月山腳下,頓時便匯成了碧波蕩漾的青海湖。可是今天,那些地質科學專家們卻有意無意地要來為難這個美麗的古老傳說,證明青海湖的構造是因為四周山脈邊緣斷裂而形成的斷陷湖。

  青海湖,初期原是一個淡水湖泊,且與黃河水係相通,那時湖水正是通過我剛剛一路走過來的那個東南方向的倒淌河泄入黃河的。但是,後來由于所謂的新構造運動,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便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反轉回流倒灌,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了今天的鹹水湖,倒淌河也因此而得名。

  舉目環顧,四周的高山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從山下到湖畔,盡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渺、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面碧藍的鏡面鑲嵌其間。雨季的秋日,遼闊起伏的草原,在夕陽光照之下宛如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金黃色絨毯,逆光下的牛羊和斑斕的野花,把金色的絨毯點綴得如錦似緞。湖畔大片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在夕陽下熠熠閃亮,湖面上不時有飛翔的海鳥滑過。可轉瞬之間,落日沉沒,黑夜襲來,驚喜頓時落幕。望著湖心中那挺拔而立、與我同歲的“魚雷發射基地”的構築物輪廓,我欲罷不能,卻又無可奈何。

  我意興闌珊地走回街道,忽然,身體陡感不適,腦袋似爆裂般疼痛難忍。在路邊的藏家驛站強迫自己咽下一碗面條後,我便匆匆回到了客棧。我裹緊被蓋躺在床上,獨身一人,落寞虛弱,多麼希望身邊能有個人與我說話交談。疼痛難忍時甚至想到了明天就幹脆從這里打道回府。後來,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我索性將房間里所有能蓋的被子,統統都疊壓在身上。我心里清楚,如果今夜不能挺住,明天的旅程,乃至我整個穿越柴達木盆地以及橫跨西域的計劃,就會徹底泡湯。而今天,我才剛剛開了個頭,這叫我情何以堪呀!無奈,我只能默默地躺在重重的被子底下,一動不動,緊閉雙唇,盡量不讓夜晚的寒冷從縫隙中侵入……

  當次日清晨醒來以後,我知道,我贏了!不過,回想起來,那一夜的深睡,甚是悲壯,在內心深處,我曾不止一次地告誡自己一定不能倒下。說實話,在我過往所有旅行的日志里,還不曾有過失敗與撤退!

  第二天一大早,小雨,拍攝青海湖日出的希望徹底破滅,但是,繼續上路的心情卻顯得格外的清新。告別客棧,我沿著向西的柏油路繼續西行。回望漸漸遠去的江西溝,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天空中,迎面飄灑而至的細細雨滴,就好像披挂了一身明亮的期待;而那一份怡然的告別,也恰如剛剛沐浴而出的柔嫩的豪邁!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