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祖先踏著其他移民們的足跡,來到新大陸。根據華盛頓家族的族譜,華盛頓的祖先是徵服英格蘭的諾曼底人中的一員。這些徵服者在領袖們的帶領下,離開故土諾曼底,攻佔了英格蘭大部分領土。輝煌的勝利讓他們成為英格蘭的新主人,他們擁有徵服者應該獲得的土地和特權。華盛頓的祖先光榮地列于特權階層,並在達勒姆郡獲得廣袤的土地。
諾曼底人徵服英格蘭的第一位領袖是威廉c。他將至高無上的榮譽賜予隨同而來的徵服者們,並不斷地讓他們的既得利益擴大和特權保持世襲。然而,他們畢竟是將壓迫強加于英格蘭人民的外族侵略者,自然會遭受本地人為爭取自由和實現獨立而進行的反抗。諾森伯蘭人是反抗最激烈的分子。為了應對來自諾森伯蘭人的威脅和挑戰,作為頭腦清醒的統治者,威廉決定在邊遠地區布置親信,當然他知道哪種人更適合那些地方。
華盛頓的家族當時就被認為適宜安插在邊遠地區。這個家族的始祖名叫威廉德赫特伯恩。在這個家族進入英格蘭之前,它們是諾曼底當地聞名遐邇的望族。再往前追溯,這個姓氏的最早來源是一個村莊的名字。後來,華盛頓的祖先接受了當地主教以這個村莊為禮物的賞賜。該村莊成為了華盛頓家族的封地,于是他們就以這個村莊的名字作為姓氏。這種現象在威廉時期普遍存在,所以也很好解釋。貴族和教士以封地命名家族已經成為習俗。華盛頓家族後來的發展歷程由于史料匱乏而無跡可尋,但是作為諾曼底徵服者中的一員,他們與其他貴族一樣獲封大片土地是不爭的事實。
威廉德赫特伯恩的一些故事還能被模糊地知道。他曾經拿出赫特伯恩村莊這塊封地,換回位于本教區內的威星頓村莊和採邑,其姓氏也被此後的威星頓所取代。這種行為讓當地主教對他的忠誠深信不疑。德威星頓承諾每年
諾曼底人也稱諾曼人。他們是當地高盧人和維京人的混血後裔。活動區域在法國北部塞納河
下遊、馬槽鄉直到科唐坦半島。他們是最後一支成功侵入英格蘭的民族。b 達勒姆郡是英國英格蘭東北部的單一管理區。c 威廉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出生于1028年。他8歲繼承爵位,15歲受封騎士,1066年成功入侵英
格蘭並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為英格蘭國王。1087年,他在諾曼底去世。
向主教繳納四英鎊的免役稅。如果舉辦大型狩獵活動,主教的兩只靈緹狗由他飼養;如果爆發戰爭,他將毫不猶豫地獻出一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隨徵。他之所以許下這樣的諾言,與當時的環境有關。舉辦大型狩獵活動是達勒姆地區事務的重中之重,履行軍事義務也是刻不容緩的絕對要事。那些獲得主教封賞的人在達勒姆地區擁有遼闊的土地和一望無際的森林,他們舉辦的狩獵活動是具有相當高的規格的。
時光荏苒,這個家族的名望開始逐漸衰落。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257年才得到根本改變。原因是,家族的名字赫然出現在那年國王特許給教會的領地契約書上。大部分教士感激國王的恩賞,這讓他們成為了王權的忠實捍衛者。當國王的權力面臨有產者聯盟的威脅時,忠于國王的教士們便組建起皇家騎士軍團,為信仰和權力而戰。在這支皇家騎士軍團里,威星頓村的威廉威星頓便被記錄在冊。不幸的是,國王的軍隊在1264年的一次戰役里全軍覆沒,國王也身陷囹圄。
威星頓家族遭受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但他們沒有就此喪失希望而一蹶不振。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在位期間,在各種社交場合中,威星頓家族成員的身影頻繁地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中,威星頓家族那天藍色背景的金玫瑰徽章紋飾沒有湮滅,它依然以熠熠生輝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公元1264年的那場戰役的重挫並不意味著否極泰來,對這個家族的新考驗在不久後來臨。1346年,蘇格蘭國王派遣大軍攻打蘇英邊境上的諾森伯蘭,企圖徵服國力弱小的英格蘭。為了守衛高貴的英格蘭國土與後世子孫永恆的榮耀,威星頓家族響應號召,率先參加衛國戰爭。威星頓家族可謂盡職盡責,在數場激烈的戰役中表現神勇,堅決履行著祖先留下的保家衛國的承諾。這場戰爭以蘇格蘭的最終失敗而宣告結束。
我們無法確切考證威星頓家族在這場戰役後獲得了哪些賞賜與榮譽。但尚武傳統和優秀的戰鬥素養,從此在該家族的傳統中根深蒂固。諾森伯蘭戰役後的兩百多年間,威星頓家族的名字在不同的史籍記載中依然光彩熠熠。他們活躍在邊地,享受著人們尊崇與愛戴。遺憾的是,這個家族因為缺少嫡係男性繼
愛德華三世出生于1312年。1327年,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持下,他加冕為英格蘭國王。
1336年,為報復法王腓力六世對佛蘭德的英國商人的迫害,開始了對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
“百年戰爭”。晚年,他受情婦佩雷斯夫人的控制和愚弄,蛻變成昏君。
承人而被剝奪了封地繼承權,最終無奈地走向沒落。
自此,威星頓家族的名字再也沒有出現在領地騎士名單上。令人欣慰的是,他們並沒有完全湮滅于歷史的長河中。這個家族的旁係成員的身影時常出現在修道院中,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約翰德威星頓。1416年,他以院長的身份出現在福音女修道院——福音大教堂附屬修道院之一。它在當地久負盛名的原因之一是,教皇會親自任命每屆修道院的院長。而每屆院長,則享盡人們的尊崇、教皇賦予的榮譽以及不菲的切實利益。
歲月如歌,三百年時光匆匆流過。威星頓家族一直牢牢壟斷著福音女修道院的控制權。他們的權力最巔峰時,當地政府都無法正常實施管轄權。然而,威星頓的家族成員並不滿足于眼前的利益。他們睜開雙眼,洞察歷史,順應潮流,與弱者為伍。約翰德威星頓首先站到維護弱者利益的最前列。他堅決主張取消貴族教士的特權,並公開與當地正副主教展開激烈論戰。他是為理想和信念而戰的年輕鬥士。在廣大信徒的支持下,論戰取得輝煌勝利。另外,約翰不遺余力地多次捍衛女修道院的榮譽。他居功至偉,所以最後被推選為當地男修道院院長,這也是民心所向。1466年,約翰去世,結束了長達30年的在位生涯。英雄長逝,人民在心中深深地緬懷。他被安葬在教堂北大門旁邊。那里距離聖貝內迪克聖壇很近,以便讓那些尊敬他的人隨時去憑吊英雄事跡,追憶英雄壯懷。
細心的讀者讀到此處,可能已經發現:威星頓家族已經不再是一脈單傳。這個家族形成若幹分支,並且分支和母體的聯係已經不再緊密。每個分支都根據自身狀況和意願,堅定地行走在歷史的長河里。到了最後,威星頓家族的成員,有的雄踞英格蘭商界,積累了萬貫家產;有的蜚聲英格蘭學術界,成為某些領域的大師;有的揚名政界,成為大權在握的風雲人物。在漫長的演變進程中,這個古老家族的名稱又發生多次變化,先是被稱為華星頓,又被稱為華省頓,最後輾轉定名為今天的華盛頓。美國國父華盛頓就是這樣一個古老家族的後裔。其最有跡可循的祖先名叫約翰華盛頓,是蘭開郡沃爾頓人氏。約翰曾經擔任諾桑普頓郡長一職。1538年,他因為戰功,被賞賜了諾桑普頓地區的一座莊園及其附近土地。到了1620年,人們已經習慣性地稱這座莊園為“華盛頓莊園”了。
威廉華盛頓爵士是華盛頓莊園後世的一位主人。他有幸迎娶了查理一世的寵臣、名垂史冊的白金漢公爵b的妹妹。姻親關係影響了威廉的政治傾向。華盛頓莊園選擇支持斯圖亞特王朝統治。這種政治選擇在為他們贏得短暫榮耀的同時,也為後來家族的災難埋下了伏筆。亨利華盛頓爵士是威廉爵士的兒子及法定繼承人,他傳承了父親的尚武精神和好戰傳統。在布里斯托爾戰役里,他統率的騎兵部隊為戰役的最終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亨利在之後歷次戰役中的出色表現,讓他在原沃切斯特司令官被俘後成為新的統帥。然而,反抗鬥爭如火如荼,各地起義軍走向聯合。他們的政治訴求是推翻王權,建立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于是,英格蘭的王權統治開始變得岌岌可危。國王已經無法控制極端混亂的政治局面,不得已之下只好化裝逃往亨利爵士的領地。然而,只要是牆,就難免要透風。起義軍很快發現了國王的蹤跡,並隨後寫給亨利爵士一封勸降信。在信中,他們希望亨利爵士能夠順應民心,交出國王。亨利爵士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了忠誠。他斷然拒絕起義軍的要求,堅定地支持王權,決心為報答國王的信任而奮戰到底。
華萊士是起義軍的上校。在收到亨利爵士的回信後,他率領5000人的大軍,氣勢洶洶地兵臨華盛頓莊園,準備用武力逼迫亨利交出國王。形勢危急,亨利爵士只得派信使去徵詢國王的意見,沒想到信使一去不復返。起義軍在華盛頓莊園外安營扎寨。三個月後,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華盛頓莊園的糧食供應變得十分艱難,于是也逐漸喪失了抵禦起義軍的還手之力。如果華萊士上校宣布進攻,華盛頓莊園肯定連一個小時也撐不住。即便如此,亨利爵士仍然死守對國王的忠誠——“等待國王的命令”。國王的命令姍姍來遲。令人驚訝的是,國王不僅不讓亨利爵士抗戰到底,反而命令他繳械投降。1646年7月19日,亨利爵士履行國王的最高指令,體面地走出華盛頓莊園,向起義軍投降。由此不難發現,鍥而不舍、堅守承諾、永不言棄鑄成了華盛頓家族世代相傳的美德。本書的主人公自然也繼承了家族的傳統美德,成為率領美國人民驅散黑
查理一世出生于1600年,父親是詹姆士一世,母親是丹麥公主安妮。1625年,他繼承王位。英國
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他于1649年被送上斷頭臺,成為英國歷史上被公開處死的唯一一位君主。b 白金漢公爵名叫喬治維利爾斯。他出生于萊斯特郡的一個鄉紳家庭。1614年,他得到英王
詹姆士一世的恩寵。查理一世即位後,他的地位更加尊榮。然而,他主導的一係列對外政策
的失敗,比如徵荷蘭慘敗,打法國傷亡慘重,遠徵加的斯敗北,導致嚴重的財政危機,引起
國內尖銳的政治鬥爭。1628年,他被一名狂熱的海軍中尉刺死。
暗、迎接光明的內在動力。
查理一世去世數十年間,有關華盛頓莊園的發展情況的史料少之又少。克倫威爾時代開始後,擁護王權的人們深刻地認識到,美好的日子將不復存在。1655年,心有不甘的貴族發動了暴亂,而這招致了憤怒的克倫威爾的瘋狂報復。為了保全自身性命,大批的貴族紛紛選擇逃往鄰國尋求庇護,其中就包括華盛頓莊園的約翰和安德魯兩兄弟。他們是英勇的亨利爵士的曾孫,是華盛頓莊園的法定繼承人。
1657年,約翰和安德魯兄弟倆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到達北美洲的弗吉尼亞地區。他們在威斯特蘭縣購置了一處田產。威斯特蘭縣的具體位置,是在波托馬克河和拉帕哈諾克河之間的北峽地區。不久,約翰迎娶了安波普小姐,與之組建了家庭。他們在布里奇斯河畔安家,經過數年奮鬥拼搏,約翰成為一名莊園主。時光荏苒,約翰聲名日盛,他先後擔任了地方行政官和市民議會議員的職務。在任期間,約翰竭盡全力為民服務,盡可能地多辦好事、實事。當地人民感謝約翰的愛心,把他住所所在地的教區稱為華盛頓教區。
隨著約翰和安德魯兄弟倆的到來,華盛頓家族開始在弗吉尼亞地區扎根。之後好幾代人的一生,都在約翰建立的莊園里度過。約翰的孫子——我們的主人公華盛頓的父親奧古斯丁,出生于1694年。奧古斯丁的一生經歷了兩次婚姻。他在1715年迎娶的第一任妻子簡,是威斯特蘭縣巴特勒先生的女兒。婚後,他們一共生育四個孩子,可惜只有勞倫斯和小奧古斯丁沒有夭折。1728年11月24日,簡不幸病逝。1730年,奧古斯丁再婚,迎娶了第二位妻子。這一任妻子名叫瑪麗,是鮑爾上校的女兒。婚後,他們先後生育了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四個兒子分別是喬治、薩繆爾、約翰和查爾斯,兩個女兒分別是伊麗莎白和貝蒂,但貝蒂不幸夭折。本書的主人公喬治華盛頓,便是這四個兒子中的老大。1732年2月22日,這位日後的美國國父在布里奇斯莊園的老宅呱呱
克倫威爾是英國政治家、軍事家、宗教領袖。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與新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獨立派的首領。克倫威爾生于亨廷登,曾就讀劍橋大學的雪梨蘇塞克斯學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年與1648年的兩次內戰中,他先後統率“鐵騎軍”和“新模范軍”,戰勝了王黨的軍隊。在1645年6月的納西比戰役中,他取得對王黨戰役的決定性勝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農壓力下,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國。1653年,建立軍事獨裁統治,自任“護國主”。
墜地。
奧古斯丁在喬治華盛頓出生後不久,在鄰縣斯塔福縣新購置了一片種植園,隨後舉家搬遷至此。喬治在那里度過了早年的大半時光。而種植園後廣闊的草坪,成為他留下無數美好回憶的體育場和練兵場。
當時,由于弗吉尼亞地區教育水平落後,當地小學被其他地區稱做“破爛牧區小學”。富裕的種植園主們基于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考慮,紛紛把孩子送到大洋彼岸的英國,以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奧古斯丁也不例外,他也在一個恰當的時候把長子勞倫斯送往英國讀書。由于當時喬治尚且年幼,奧古斯丁只得把他送進當地小學。在那里,喬治接觸到了最簡單的閱讀、寫作和算術。
喬治在童年的啟蒙教育不算好,但從父親身上學到的諸多人生經驗讓他受益匪淺。奧古斯丁品行高尚,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人生的最高準則和信仰深深地烙刻在喬治天真無邪的心靈上。勞倫斯在喬治8歲那年從英國學習歸來。相差14歲的年齡並沒有造成兄弟間的感情隔閡。勞倫斯總是細心地照顧弟弟,而喬治也憑借自己初顯的才華贏得了哥哥的尊重。
西印度群島戰爭爆發後,勞倫斯在政府的號召下應徵入伍,在弗農上將和溫特沃斯兩位指揮官的帶領下奔赴前線。1742年,戰爭結束。勞倫斯在當年秋天回到故鄉,弗農上將和溫特沃斯接到上級命令後返回英國。從軍隊歸來後,勞倫斯才覺得,故鄉舊居倒也別有一番情調。更讓勞倫斯無意再去英國謀求發展的原因是,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個名叫安妮的姑娘。安妮家住費爾法克斯縣,她的父親正是那里受人尊敬的威廉費爾法克斯先生。天有不測風雲。1743年4月12日,勞倫斯突然收到父親病危的消息,然後馬不停蹄地向家趕去。彌留之際,奧古斯丁將巨額的財產以遺囑的方式公平地分給了自己的孩子們。父親與世長辭後的同年7月,勞倫斯和安妮舉辦了婚禮。夫婦二人的婚
西印度群島由1200多個島嶼和暗礁、環礁組成,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為牙買加島、古巴島等。其中最大島嶼是古巴島。它位于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之間,北隔佛羅里達海峽與美國佛羅里達半島相望,東南鄰近委內瑞拉北岸,從西端的古巴島到委內瑞拉北海岸的阿魯巴島,呈自西向東突出的弧形,伸延4700多公里。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奉命攜帶西班牙國王致“中國大汗”國書首航,橫渡大西洋,于10月12日登上巴哈馬群島東側的聖薩爾瓦多島,他誤認為該島是印度附近的島嶼,後因該群島位于西半球,故稱西印度群島,名稱沿用至今。
後生活過得很幸福,這也打消了勞倫斯外出打拼的念頭,安心地經營起父親留下的種植園。種植園後來被改名為弗農山莊,以紀念逝去的弗農上將。
時光流逝,喬治也在一天天地長大。他對體育運動很著迷,絞盡腦汁地尋找方法來強健體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小時候的喬治會看上去遠比夥伴們高大強壯。拋開健碩的體魄不講,喬治那誠實正直、大公無私的處事方式,也讓每一個夥伴都對他心服口服。也正因為如此,喬治在童年的玩耍中,永遠都被夥伴們推舉為仲裁者和軍事領袖。這項規矩從未被破壞,而他的權威也一直受到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