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章 不列顛之戰

時間:2012-09-10 19:03   來源:中國臺灣網

  決定性的戰鬥——希特勒進退維谷——三個階段——在本國領空作戰的便利——“海獅”作戰計劃和空襲——敵機襲擊太恩河地區——德國“亨克爾”式飛機的狂轟濫炸——比弗布魯克勳爵大顯身手——歐內斯特貝文先生和工人——內閣團結一致——核對德方的損失——首次空襲倫敦——德國海軍參謀部焦灼不安——我在9月11日的廣播演說——8月24日到9月6日的極端緊張的局面——空戰司令部得心應手的指揮受到威脅——我方飛行員在兩周之內陣亡或重傷四分之一——戈林過早空襲倫敦的失策——一個喘息的機會——9月15日是戰鬥達到最高潮的日子——我視察第十一戰鬥機大隊——空軍少將帕克——戰鬥機大隊作戰指揮室——空襲開始——所有的後備隊都已投入戰鬥——一次重大的勝利——9月17日,希特勒推遲“海獅”作戰計劃——事後對宣布的數字和實際的數字作一對比——光榮歸于全體人民

  我們的命運現在取決于能否贏得空戰的勝利。德國領導人已經看出,他們能否實現入侵不列顛的一切計劃,完全取決于能否控制英吉利海峽和他們在我國南部海岸選定的登陸地點的上空。不能防禦英國空軍的襲擊,就不可能進行登船港口的布置、運輸艦只的集結、航道的掃雷和敷設新的水雷區。完全掌握運輸艦只上空和海灘上空的制空權,是實現橫渡海峽和登陸的決定條件。因此,結果如何,要看是否能夠摧毀皇家空軍和倫敦與海岸之間的機場係統。我們現在知道,希特勒曾在7月31日對海軍上將雷德爾說:“如果經過八天的激烈空戰之後,德國空軍還未大量摧毀敵人的空軍、港口和海軍的話,作戰行動就勢必要推遲到1941年5月。”現在要打的就是這場戰爭。

  我個人在心理上對這場即將到來的實力較量毫不畏懼。我曾在6月4日對議會說:“龐大一時的法國陸軍,在幾千輛裝甲車的衝擊下,就一敗涂地,潰不成軍了。難道文明事業不也能夠由幾千名飛行員用他們的本領和忠心來保衛住嗎?”我又在6月9日對史末資說:“我現在只看到一條唯一可靠的出路,那就是:讓希特勒來進攻我國,在他來進攻的時候摧毀他的空中武器。”這個時機現在已經到來了。

  關于構成不列顛之戰的英德兩國空軍之間的戰鬥,已經有人寫過許多很好的報道了。道丁空軍上將的函電和空軍部第156號小冊子詳盡地記述了我們在1941年和1943年所知道的主要事實。我們現在也看到了德國最高統帥部的一些想法和他們在各個階段中內部的反應。看來,德國人在某些主要戰鬥中的損失比我們當時所估計的要少得多,雙方的報告都明顯地誇大了,但是這場關係到英國生存和世界自由的著名戰鬥其主要特色和輪廓卻是無人爭辯的。

  在法蘭西之戰中,德國空軍的使用已經到了極限,而且,和德國海軍在挪威戰役以後一樣,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休整。這段間歇對我們也是有利的,因為我們所有的戰鬥機中隊,除三個中隊以外,全都先後參加了歐洲大陸的戰鬥。希特勒沒有想到,在法國崩潰以後,不列顛還是不接受和平建議。像貝當元帥、魏剛以及法國的其他許多將軍和政治家一樣,他不理解一個島國單獨具有的、不依靠外援的智慧;而且,同這些法國人一樣,他錯誤地判斷了我們的意志力。我們已經走過了一段漫長的道路,而且從慕尼黑以後學到了不少的東西。6月間,希特勒在逐漸看清了新的形勢後,便針對這種新形勢作出努力,同時,德國空軍也恢復了戰鬥力,並為他們的下一個任務進行了部署。下一個任務是什麼,這是不言而喻的。希特勒必須進攻並徵服英國,否則他就要面臨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切難以預測的危險與困難。始終存在著這樣的可能:在空中戰勝英國,就可使英國停止抵抗;至于真正侵犯,即使實際可行的話,也沒有必要,除非他要佔領這個已經戰敗的國家。

  德國空軍在6月和7月初已經恢復了戰鬥力,進行了整編,部署在法國和比利時的所有飛機場,準備從那里起飛進攻,並用偵察和試探性的襲擊來估量將要遇到的抵抗的強弱和規模。直到7月10日才開始進行第一次猛烈的襲擊,因此,通常就把這一天作為空戰開始的日子。另外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是8月15日和9月15日。在德國人的攻勢中,還有三個彼此銜接而又互相重疊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從7月10日到8月18日,是對英吉利海峽的英國護航艦隊和位于多佛爾到普利茅斯之間的我國南部港口進行騷擾,考驗我們空軍的力量,引它出戰,把它消耗光;這樣還可以使那些被劃作即將入侵的目標的沿海城鎮受到破壞。第二個階段從8月24日到9月27日,是想消滅皇家空軍及其設施,從而打通一條通向倫敦的道路,對首都進行猛烈的、連續不斷的轟炸。這樣還可以切斷首都與遭受威脅的沿海地區的聯係。但是在戈林看來,他認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樣做還可以收到更大的效果,那就是使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陷入混亂和癱瘓,使英國政府和人民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屈服于德國的意志。德國海軍和陸軍參謀人員都一心希望結果如戈林之所料。但是隨著事態的發展,他們發現皇家空軍並沒有被消滅,而且,為了毀滅倫敦,就顧不上他們自己迫切需要的“海獅”作戰計劃的執行了。接著,當所有一切都失望了的時候,當他們由于缺少最重要的條件——制空權——而無限期地推遲入侵的時候,就開始了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最後一個階段。想在白天空戰中獲得勝利的希望幻滅了,皇家空軍仍然精神抖擻,使他們感到頭痛,戈林無可奈何,于是在10月份就對倫敦和各工業生產中心不分青紅皂白地狂轟濫炸。

  在戰鬥機的質量方面,雙方不相上下。德國戰鬥機的速度較快,上升度較高;我們的戰鬥機則更為靈活,武器配備較強。他們的飛行員十分了解他們的人數多,而且他們是波蘭、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蘭西上空驕傲的勝利者;我們的飛行員從個人來說,則具有極高的信心,而且有不列顛民族在極端艱難的時候充分顯示出來的那種決心。德國人享有一個很重要的戰略上的有利之點,而且很巧妙地加以利用:他們的空軍部署在分布極廣的許多基地,可以從那些基地集中強大的力量,利用佯攻,聲東擊西,攻擊我們。但是,敵人把在海峽上空作戰和飛越海峽作戰的不利條件與在法國和比利時遇到的不利條件對比時,可能曾對前者估計不足。從他們努力組織一支有效的海上救護隊來看,也表明他們認識到這些不利條件的嚴重性了。在7月和8月,每當發生空戰時,就會有一些涂有紅十字標志的德國運輸機開始在海峽上空出現。我們不準許用這種方式救起那些在作戰中被擊落的敵方飛行員,讓他們再來轟炸我們的平民。只要可能,我們就自己去救他們,把他們當做戰俘。根據戰時內閣批準的明確命令,所有的德國救護機都被我們的戰鬥機強迫降落或擊毀了。這些飛機上的德國飛行員和醫生對于這種對待他們的方法表示驚訝,並且抗議說,這是違反日內瓦公約的。日內瓦公約並沒有對這樣一種意外情況有所規定,因為簽訂這項公約時未曾預料到這種形式的戰爭。由于德國人只要對自己有利,便毫無顧忌地違反所有的條約、戰時法規和莊嚴的協定,因而他們就沒有充足的理由發什麼怨言。不久以後,他們就放棄了這種嘗試,對雙方飛行員的海上救護工作都由我們的小型艦只進行,當然,德國人一發現它們就向它們開火。

  在8月間,德國空軍已經集結了二千六百六十九架作戰用的飛機,其中有一千零一十五架轟炸機、三百四十六架俯衝轟炸機、九百三十三架戰鬥機和三百七十五架重型戰鬥機。8月5日,元首的第17號指令批準對英國加緊進行空戰。戈林從來沒有把“海獅”作戰計劃放在眼里;他的心思全都用在“絕對的”空中戰爭。他後來對各項布置的胡亂改動,使德國海軍參謀部感到困惑。德國海軍參謀部認為,摧毀皇家空軍和我國的飛機工業,只不過是達到一個目的的一種手段:完成這一任務後,空戰便應該轉向攻擊敵人的軍艦和船舶。他們對戈林把海軍的目標排在次要地位感到遺憾,而且因為一再拖延而感到苦惱。8月6日,他們向最高統帥部報告說,由于英國空軍的不斷威脅,德國在海峽敷設水雷的準備工作已無法進行。8月10日,海軍參謀部的作戰日記記道:

  “海獅”作戰計劃的準備工作,尤其是掃雷工作,由于空軍停止活動而受影響,空軍目前因為天氣惡劣不能出動,而且,由于海軍參謀部所不知道的原因,空軍曾經失去了最近極為有利的天氣所提供的機會……

  7月和8月初連續不斷的激烈空戰,發生在肯特海角和海峽沿岸的上空。戈林和他那些老練的顧問們認為,他們一定把我們所有的戰鬥機中隊都吸引到這場在南方進行的戰鬥了。他們因此決定對瓦什灣以北的各工業城市進行一次白天轟炸。這個距離對他們的第一流的戰鬥機——“米-109”式戰鬥機——來說是太遠了。他們不得不冒險只用“米-110”式戰鬥機來掩護轟炸機,這種戰鬥機雖然航程達得到,但是性能較差,而目前決定成敗的就是性能。雖然如此,在他們看來,這仍然不失為一個合理的步驟,值得冒險試一試。

  于是,在8月15日,大約一百架轟炸機在四十架“米-110”式戰鬥機掩護下,對太恩河地區進行了轟炸。與此同時,發動了一次八百多架飛機的空襲來牽制我們南部地區的空軍,他們以為我們的空軍全都集結在那里。這時充分顯示了道丁對戰鬥機隊的部署的正確性。這種危險早已預料到。七個“旋風”式或“噴火”式戰鬥機中隊已經撤離南方激烈的戰鬥,到北方休息,並負責警衛那個地區。這些戰鬥機中隊曾經遭到嚴重的損失,但還是滿心不願意退出戰鬥,飛行員們鄭重表示他們一點也不疲倦。現在,一件意料不到的好事來了。當入侵的敵機飛過海岸時,這些戰鬥機中隊正好去歡迎它們。三十架德國飛機被擊落,其中大部分是重轟炸機(“亨克爾Ⅲ”式,每架飛機有四名訓練有素的飛行員),英國的損失是只有兩名飛行員受傷。道丁空軍中將在指揮空戰方面的遠見是值得高度讚揚的,但是,更令人嘆服的,是他的審慎和對強大壓力的精確估計,在南方進行長達數星期的你死我活的戰鬥時,在北方保留一支戰鬥機隊。我們應當把他在這方面表現的指揮才能看做通曉戰爭藝術的一個典范。從此以後,沒有最優秀的戰鬥機護航,德國再也不敢進行白天轟炸了。從那時起,瓦什灣以北在白天都一切平安。

  8月15日的空戰,是這次大戰這段時期中最大的一次空戰;在長達五百英里的戰線上,進行了五次大的戰鬥。這的確是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日子。在南方,我們所有的二十二個戰鬥機中隊全都投入了戰鬥,許多中隊一天出動兩次,有的還出動三次;德國方面的損失,連同在北方的損失在內,一共是七十六架,我方的損失是三十四架。這對德國空軍來說是一次明顯的慘敗。

  德國空軍的司令官們,在衡量這次失敗的後果時,必然感到十分焦慮,這次失敗預示前途不利,但是,德國空軍仍然把倫敦港與它那一大排碼頭和密密麻麻的船舶,以及不需要怎樣瞞準就可以打擊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作為他們襲擊的目標。

  在戰鬥非常激烈、令人無限憂慮的這幾個星期里,比弗布魯克勳爵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應當不惜任何代價用性能可靠的飛機來補充各個戰鬥機中隊。官僚習氣和繁文縟節,在按部就班、平平穩穩的秩序里還可以,但現在卻不合時宜。他所有的那些令人嘆服的能力恰恰適合當前的需要。他本人非常樂觀,精力也很充沛,令人感到鼓舞。我引以為幸的是,我有時候能夠依靠他辦事。他沒有使人失望過。這正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他本人的精力與才華,再加上他能循循善誘,辦法也多,就把許許多多的障礙一掃而光。供應線上的一切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向前線。新的或修復的飛機一架接一架地供給喜出望外的戰鬥機中隊,其數量之多是他們前所未見的。一切保養和維修的工作都很緊張地進行。我非常重視他所起的作用,因而在國王的批準下,于8月2日請他參加戰時內閣。這時,他的長子馬克斯艾特肯,作為一個戰鬥機駕駛員也建立了很大的功績,至少擊落了六架敵機。

  在這個時候與我朝夕相處的另外一位大臣是勞工與兵役大臣歐內斯特貝文,他負責管理和動員全國人力的工作。所有軍火工廠的工人們都樂于聽從他的指示。在9月,他也加入了戰時內閣。工會會員們原來已經奉獻了他們的財富、地位、權利和財產,現在把那些慢慢形成和十分珍惜的規章制度和特殊權利也一概拋棄。在硝煙彌漫的那幾個星期里,我同比弗布魯克和貝文相處得非常融洽。可惜的是,後來他們發生了齟齬,並引起了許多摩擦,但是,在這最緊要的關頭,我們是和衷共濟的。對于張伯倫先生的忠誠以及所有我內閣同僚們的堅定決心和工作效率,我無論怎樣讚揚,也不為過。我謹在此向他們表示敬意。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