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張頤武:90後群體裏沒有純文學作家了

時間:2015-09-07 10:35   來源:京華時報

張頤武:90後群體裏沒有純文學作家了

  前不久的南國書香節、上海書展上,大冰、盧思浩、張皓宸、沈煜倫等年輕暢銷書作者的簽售會人氣火爆,90後的苑子文、苑子豪甚至成了北京國際圖書節的閱讀推廣大使,他們的新書在短期內也佔據了噹噹、京東等圖書銷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但這些書究竟寫了什麼,是記錄成長經歷、分享勵志故事,還是雞湯文字、無病呻吟,或許很多讀者還不知道。

  現象

  一場簽售會簽出近萬本

  “下午的簽售,兩點鐘趕到會場,4點半開始簽售,10點半結束”,“上海首站,到場5000多人,簽書近萬本,刷新上海書展人氣紀錄,感謝一直愛著我的小傢夥兒們。”這是8月23日,網路紅人沈煜倫參加完上海書展《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簽售會後,寫下的微博。隨後一天,他在廣州書城同樣簽出近萬本。

  除了沈煜倫的新書外,大冰的《阿彌陀佛麼麼噠》,盧思浩的《離開前請叫醒我》,張皓宸的《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苑子文、苑子豪兄弟的《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徬徨》等新書籤售會,同樣人氣爆棚。此外,在北京開卷資訊公司公佈的圖書銷售數據中,以及噹噹網、京東等網店上,這些新書上市沒多久就進入暢銷書榜前十。

  與火爆的人氣和圖書銷量相比,書展上一些年齡稍長的讀者甚至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一位排隊的家長對記者説:“我陪孩子一起來的,不知道誰的書,孩子喜歡。”另外,與此前的韓寒、郭敬明等80後青春文學作家引起的巨大爭議不同,主流文學界和批評家對當下的這些暢銷書作者,幾乎很少發聲。

  探因

  他們寫了什麼,如何看待爭議

  暖男盧思浩不刻意製造“雞湯”

  90後作家盧思浩此前是人人網主頁紅人。他的《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累積銷量已過150萬冊,書中的文字多是一些瑣碎的生活片段,以及身邊故事。

  在新書《離開前請叫醒我》中,盧思浩講述了在墨爾本生活時遇到的故事。有人把盧思浩稱為治愈係作家、暖男作家,也有粉絲直接稱他為“小太陽”,認為其文字能夠給人帶來溫暖。

  對於“雞湯文字”這樣的爭議,盧思浩曾表示:“我覺得這個東西的作用就像旅行,你把它作用誇大了之後就會産生落差感。我的想法是把我想表達的東西寫出來,也不是刻意為了去營造某種‘雞湯’,因為我寫的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的,而讀者能接收到什麼訊息作出什麼反應我不能掌控。”

  勵志子文子豪尊重每個人的口味

  1993年出生於河北廊坊的苑子文、苑子豪,在2012年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學,被稱作最勵志雙胞胎兄弟,參與錄製了《天天向上》《魯藝有約》等電視欄目。2013年兩兄弟出版的《願我的世界總有你二分之一》,記錄了成長勵志故事和高考奮鬥經驗。今年的新書《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徬徨》中,兩人講述了20個關於勇氣、成長與愛的青春故事。

  “勵志”是貼在兩人身上的標簽之一,也受到不少同齡人的喜歡。同樣被問到“雞湯文字”的質疑,弟弟苑子豪説:“你認為它是心靈雞湯,我可以不去反駁你,不去跟你做抵抗,因為我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作為90後,我把我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去跟朋友分享,如果你需要我的故事來溫暖和治愈的話,我會覺得非常開心。但如果你不需要溫暖,不需要治愈,我覺得那也OK,我尊重每個人的口味和選擇。”

  顏值沈煜倫我不是美男作家

  2012年,沈煜倫因網上的一張電腦桌面而走紅,擁有了大批粉絲,其網上的每條微博都有過千網友評論轉發。沈煜倫表示,自己將要出新書的消息在網上挂出後,就有不少熱情粉絲到出版方的官微上留言要求置頂,這讓他也很“苦惱”。在《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中,記錄了他的成長故事、校園生活,以及對於愛情、親情和友情的理解等。

  “高顏值”是沈煜倫受粉絲歡迎直接原因,儘管新書序言中,他稱“我不是美男作家”。不過在接受採訪時,沈煜倫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年齡,調侃自己“奔三”了,拍照時也很在乎形象。對於青春文學過於淺薄或無病呻吟的爭議,他認為一個作者無法去干涉讀者的閱讀喜好,他自己會認真地對待寫下的每一個文字,“我在寫書之前就告誡自己,要寫一本實實在在的文學作品。”

  江湖大冰希望更多人寫江湖事

  相比一些“鮮肉”作家,大冰新書暢銷的原因有些另類,擁有主持人、歌手、背包客、酒吧店主多重身份的他,寫的多是一些“江湖”事兒。繼《他們最幸福》《乖,摸摸頭》之後,大冰的第三本書《阿彌陀佛麼麼噠》同樣是寫身邊的江湖朋友,包括了他旅行路上的12個故事。

  大冰不認為自己的文字是小清新或雞湯,他覺得寫這些“亞文化”的人和事兒,一開始沒想到會火。他説:“有位老友對我説,在那些禮崩樂壞的時代中,民間還在傳承著一些珍貴的江湖道統。”大冰透露,這或許是他的最後一本講述身邊事兒的書,自己只是開了個頭兒,希望能有更多人寫這些江湖故事。

  觀點

  張頤武純文學難吸引90後群體

  京華時報:對於這些年輕的暢銷書作家,為何主流文學界和批評家們很少發聲?

  張頤武:確實有這種現象,因為在以往的文學界,純文學作家和文學批評家是一體的,而現今文學的分化已經很明顯了。包括青春文學在內的類型文學,擁有了一大批讀者群,還有網路文學,大家都是平行發展的,相互也不關心了。

  當下這些年輕暢銷書作家寫的短小故事和段子,跟傳統文學的結構模式不一樣,沒什麼可比性,而且傳統的純文學在90後當中也沒什麼影響力。

  京華時報:如何看待他們寫的這些溫情故事?

  張頤武:我們老一代的純文學作家,常寫的是‘文革’陰影、中國社會的創傷。但現在90後的生活沒有這種大波瀾,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奇怪,只能説生活形態不一樣了,寫作形態也不一樣了,評價的標準也不一樣了。如果按照純文學的評價標準,他們肯定是缺乏大社會的表述,但你説他們現在的生活中有什麼?比如看了大閱兵,就能産生一種超越的表述嗎?

  京華時報:您覺得這些書暢銷的原因是什麼,這對中國文學發展有什麼影響?

  張頤武:與韓寒、郭敬明這些80後作家相比,這些90後作家出來較晚,他們經歷了長期的市場磨練,從寫段子開始,對市場的運作很熟悉,有高度的敏銳性。他們作品中反叛性不足,就是生活的平常性,人物也是不好不壞,有點小感傷、小同情,又有調侃機智,似乎對社會看透了的感覺。另一方面也沒有大喜大悲,寫的就是生活中戀愛、失戀,或迷茫,這也是全球的中産生活的一種常態。

  現在有個問題是90後群體裏沒有純文學作家在跟著走了,這個結構是個大問題。80後還有一部分在跟著這個結構走,90後幾乎沒有了,這要面對一個挑戰——原有的傳統文學結構吸納人的能力有問題了。我們既要看到這是市場的一種需要,也要想著提升他們的作品水準。

  京華時報記者田超實習記者徐瑞灝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