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帥新書。
這可能是商業片最好的時代,卻是文藝電影最壞的時代。但我還是願意堅持……”在中國電影界,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的文藝片路線,擁有不少忠實影迷,但也讓他在當下商業電影大潮中顯得悲情。9月6日,王小帥來到成都,在言幾又書店,做了一場名為“電影與鄉愁”的公開講座,談論他內心不妥協的文藝情結。而且,除了電影,王小帥還帶來他最新出版的文集《薄薄的故鄉》,用文字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王小帥談《聶隱娘》
“坦白説,這個片子真的是骨灰級的藝術片,情節並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流暢,甚至很悶。但據我所知,《聶隱娘》的排片量有足夠的保障,票房並不差。我覺得這就證明了,好的藝術片,還是有觀眾去看的。”
呼籲院線給藝術片生存空間
2015年初,王小帥新片《闖入者》全國公映,繼《青紅》和《我11》後,這部電影為他的“生命三部曲”收官,瞄準了我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支援三線”的歷史記憶。該片作為去年唯一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的華語片,票房結果卻較為慘澹,難以跟自帶粉絲的IP青春片匹敵。
王小帥也曾在4月30日晚發佈一條微博,稱現實之嚴峻、排片量之少超出自己想像,“這是商業片最好的年代,也是嚴肅電影最壞的年代”。接受採訪時,王小帥提到此事,呼籲院線要給藝術片足夠的生存空間,“中國不缺好的藝術片,也不缺好的藝術片觀眾,電影院沒有給藝術片足夠的空間,是很大的問題。”他還以最近口碑很好的藝術片《聶隱娘》為例,“坦白説,這個片子真的是骨灰級的藝術片,情節並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流暢,甚至很悶。但是據我所知,《聶隱娘》的排片量有足夠的保障,票房並不差。我覺得這就證明了,好的藝術片,還是有觀眾去看的。”
王小帥透露,自己正在籌備下一部新片,“依然堅持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風格,堅持電影的藝術品質。”
坦言文字表達比影像更順暢
此次到成都,王小帥還帶著一本新書《薄薄的故鄉》。新書中王小帥細膩講述自己和父母曾經顛沛流離的命運,加上老照片、父母家書、手稿、日記,兒時的素描,儼然一個家庭的私人筆記。之所以會對寫作感興趣,王小帥説,自己是一個原發性創作者,創作源泉不是去改編別人的故事,而主要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創作者保持對生活的敏感,讓自己的情感處於‘有話要説’的生命力飽滿狀態,這是很重要的。所以會有很多表達的慾望。寫作是我保持敏感的一種方式。而且,比起影像表達,文字有更高的自由度。”王小帥透露,接下來他還會繼續寫作,“我會嘗試更多的寫作題材,甚至還會寫小説。比如,當有些東西不方便拍出來,我就用小説的形式表達出來。坦白説,對我來説,文字表達其實是更順暢,更自由。只是當初很幸運有當導演掌握攝影機的機會,所以就非常珍惜。現在我也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導演只能一直繼續下去。同時我也不會放棄寫作。”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