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04年兩岸關係大事記

2005-12-08 09:31: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1月

  1日,陳水扁發表元旦祝詞時宣稱,他在“就職演説”中提出的“四不一沒有是未來式”,包括內容和前提都非常清楚。

  同日,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愛瑞立再度強調,美國已表明“反對”任何片面影響臺海現狀的作法,包括陳水扁計劃320舉行的“公民投票”;雖然陳水扁宣佈“四不一沒有”的承諾無效,但美國認為“仍然有效”。美國務院官員6日重申,美國不為臺灣的“公投”背書,也不為臺灣“防衛性公投”背書,陳水扁應避免對大陸“言詞挑釁”。

  同日,臺聯黨叫囂“中華民國”是虛幻的“國號”,應推動“臺灣正名”,在2008年成立“臺灣共和國”。

  月初,臺“內政部”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始編印新的全臺各級行政區域地圖“臺灣區全圖”,以取代“中華民國全圖”。整個地圖內容僅限于臺、澎、金、馬等地。

  9日,臺赴美、日“公投宣達團”在出發前夕臨時生變喊停,來自美國的消息則稱因美方不願安排官員與“宣達團”會面而使此行告吹。多位民進黨“立委”批評,陳水扁必須負最大和最後的責任。

  同日,連戰提出“兩岸和平路線圖”,若當選將循五個步驟推動兩岸和平。首先他要以臺灣2300萬人共同福祉、安全、發展為出發點,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到大陸去訪問,要求中共凍結並開始撤除對臺灣有威脅性的導彈部署;其次是建立制度性的兩岸對話機制,在一年內完成海運直航,兩年內完成航空直航。接著,推動兩岸擱置“主權爭議”,共同研議如何共同參與國際社會、國際組織,為世界和平及兩岸人民福祉做出貢獻;建立兩岸“自由貿易協定”機制,讓兩岸在經貿上互惠互利,在條件成熟時進一步推向兩岸共同市場。而兩岸和平路線圖的最終目標是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終止敵對狀態,建立互信機制,讓兩岸人民在和平、對等、互惠的基礎上享有長期和平。

  12日,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愛瑞立重申,美國反對類似“公投”等片面(改變現狀)行動,只要涉及臺灣地位的“公投”是片面的,美國就反對。

  16日,陳水扁通過發表電視講話宣佈所謂 “320和平公投”題目:1、“臺灣人民堅持臺海問題應該和平解決。如果中共不撤除瞄準臺灣的飛彈、不放棄對臺灣使用武力,你是否贊成‘政府’增加購置反飛彈裝備,以強化臺灣自我防衛能力?”。2、“你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共展開協商,推動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以謀求兩岸的共識與人民的福祉?”

  21日,臺“國防部”所屬各軍種刊物包括“中國海軍”、“中國空軍”、“中國聯勤”等都去“中國”之名而冠以“中華民國”,英文名稱也從“CHINA”改為“ROC”,而導彈上的“中國”字樣“也被迷彩涂裝代替。

  27日,法國總統希拉克在與訪問法國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時批評臺灣“公投”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是一個分裂的舉動,不利於穩定。兩國簽署的《中法聯合聲明》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法國反對包括“公投”在內的、旨在改變現狀、加劇臺海緊張局勢和導致臺灣“獨立”的任何單方面行動。

[責任編輯:齊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