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特別推薦  > 正文

陳雲林:兩協議簽署將邁出ECFA後續協商重要一步

2012-08-10 08:2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8月9日臺北消息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八次會談9日上午9點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會議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共同主持。陳雲林在會談致辭時表示,本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及協議簽署,將成功邁出ECFA後續協商的重要一步。這個良好開端不僅為兩岸經濟合作注入新動力,也會為今後兩岸服務、貨物貿易等ECFA後續協商打下良好基礎。 

  在上午的會談中,雙方就本次即將簽署兩項協議,《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與《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進行最終意見交換與確定。 

  陳雲林表示,過去的一年,海協會海基會相繼迎來20週年創會紀念,兩岸關係也經受了和平發展條件下的嚴峻挑戰。無論是20年兩會協商的跌宕起伏的協商互動歷史,還是四年來兩岸關係的進程,都生動揭示出一個道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離不開兩會制度化協商的重要推動,兩會制度化協商也離不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穩定環境。令人欣慰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受了的民意洗禮和歷史檢驗,實現了承前啟後,為在增進互信的政治基礎上將兩會制度化協商繼續深入推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陳雲林指出,今年以來,兩岸雙方努力把握兩岸發展新機遇,各自採取促進交流合作的措施,加大已簽協議的落實力度,ECFA的後續協商正在積極推進:第二批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正式公佈,個人遊市場穩步升溫;臺灣華南銀行等三家銀行獲准開辦臺資企業人民幣業務;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臺北分行已相繼開業;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磋商順利進行;兩岸金融合作持續取得實質性進展;首家臺灣獨資醫院在上海落成;兩岸醫藥衛生領域合作取得突破;ECFA第二階段降稅,超過早收産品94%的貨物實現了零關稅,早收清單的效益愈發顯現;大陸方面不久前宣佈開放臺灣大米進口;進一步放寬臺生和其他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八項措施正在逐步落實……這一切都説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續保持著不斷向前的良好態勢。 

  他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未來幾年,兩岸商談將繼續秉承為兩岸促合作、為民眾謀福祉的宗旨,圍繞兩岸關係的需要和兩岸民眾需求,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踐,持續開創互利雙贏新局面。 

  陳雲林説,兩會領導人第八次會談是積極落實ECFA後續協商的重大舉措,儘快完成ECFA後續商談的各項目標是兩會商談的首要任務,更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待。特別是在國際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困難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兩岸經濟唯有深化合作,才能提高抵禦外部挑戰的能力實現共同發展。正是本著這樣的共識,我們將在會談中圍繞兩項ECFA後續議題進行協商,並爭取順利簽署協議。 

  陳雲林指出,《海峽兩岸投資保護與促進協議》凝聚了兩岸投資者的高度期盼,順應了兩岸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將務實解決兩岸雙向投資和權益保護中的一些問題,為兩岸投資者提供制度性保護,其中包括一般投資性保護具有的要素內容,又針對兩岸關係及投資的特點,明確將臺商通過第三地的投資納入保護範圍,對投資者人身保護做出相關規定,對投資者及投資所在地一方的爭端提供多種解決方式,對投資者之間的商事糾紛可通過仲裁方式解決,努力回應臺商們的關切。同時協議明確規定了減少限制雙向投資的原則與方向,協議簽署將進一步提升兩岸投資保護水準,為臺商在大陸創造更好更安全的投資環境和發展空間,也會提升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的積極性和安全感。兩岸雙向投資將由此呈現出新的局面。 

  而《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是為了適應ECFA生效後兩岸經貿便利化的客觀需求,進一步強化雙方海關在徵稅、監管、緝私和統計方面的合作,提高通關效率,實施有效監管,便利ECFA順利執行。協議簽署將促進兩岸貿易便利與安全,推動兩岸經貿穩健可持續地發展,有利於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陳雲林表示,本次會談兩次協議的簽署,成功邁出ECFA後續協商的重要一步,相信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不僅為兩岸經濟合作注入新動力,也為今後兩岸服務、貨物貿易等ECFA後續協商打下良好基礎。 

  同時,兩岸同胞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與此相對,兩會協商也要不斷充實新內容、豐富新內涵、提升新水準。四年來,兩岸協商在經濟類議題之外,也在司法、醫藥衛生等社會人文領域樹立了合作典範,下一步還可以商談兩岸的地震、科技等合作等事宜,希望雙方未來繼續就適應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需要、民眾切身利益要求的兩會協商議題等進行溝通。 

  陳雲林最後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過四個年頭,四年來,臺海地區實現了穩定與和平,兩岸合作雙贏領域不斷擴大,兩岸民眾獲得了廣泛利益。對於這樣的成果,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呵護和珍惜。四年來的實踐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臺灣有利,對大陸有利,對兩岸同胞有利,對中華民族有利!只要我們堅定向前,就能夠排除困難和干擾,持續開創兩岸關係的美好明天。(台灣網記者 李徽)

[責任編輯:李丹]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