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武漢“地鐵丐幫”女乞丐對男乘客摸胸摟腰 月入過萬

2015-05-25 15:43 來源:荊楚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武漢地鐵“乞討一族”的過分行為,已經讓一些乘客忍無可忍。日前,唐女士在微博上發了一組武漢地鐵2號線上女乞討者對男乘客“上下其手”的照片,“不給錢,就摸胸、摟腰“,唐女士憤怒地表示:這樣乞討真是令人厭惡!

  武漢地鐵“乞討一族”的過分行為,已經讓一些乘客忍無可忍。日前,唐女士在微博上發了一組武漢地鐵2號線上女乞討者對男乘客“上下其手”的照片,“不給錢,就摸胸、摟腰“,唐女士憤怒地表示:這樣乞討真是令人厭惡!

武漢地鐵“乞討一族”的過分行為,已經讓一些乘客忍無可忍。日前,唐女士在微博上發了一組武漢地鐵2號線上女乞討者對男乘客“上下其手”的照片,“不給錢,就摸胸、摟腰“,唐女士憤怒地表示:這樣乞討真是令人厭惡!

  女孩專找男士乞討

  不給錢玩“性騷擾”

  近日,唐女士在武漢地鐵洪廣站乘2號線去漢口,車上一名女孩走向一名穿T恤的男子,遞上本子不說話,示意他簽字“愛心捐贈”,“T恤男”捐了10元。過了六七分鐘,又來了另一個女孩用同樣的方式乞討。“T恤男”略有些不耐煩,開始看手機不理乞討女孩。

  這時,令唐女士震驚的一幕發生了,“乞討女孩先是遮男子的手機不讓他看,然後各種撒嬌,摸了他的臉和胸,還摟腰,"T恤男"超級尷尬。”唐女士說,女孩見T恤男不理她,就換了一個目標。“在我的視線中,乞討女孩又找了兩名男士。”唐女士說,“這種乞討方式真是令人厭惡!”

武漢地鐵“乞討一族”的過分行為,已經讓一些乘客忍無可忍。日前,唐女士在微博上發了一組武漢地鐵2號線上女乞討者對男乘客“上下其手”的照片,“不給錢,就摸胸、摟腰“,唐女士憤怒地表示:這樣乞討真是令人厭惡!

  乞討五花八門 吹拉彈唱裝

  5月24日,記者在地鐵各車站採訪數位乘客,大家均表示,對強行乞討感到厭惡。

  網友曝料,地鐵乞討現象屢見不鮮,方式也是五花八門,“爬行乞討”、“賣藝乞討”、“帶著小孩乞討”、“裝成盲人、聾啞人乞討”、“稱家人生病乞討”等等。

  綽號“小四川”的姚姓乞討者,去年帶著一兒一女乞討,今年開始獨自乞討,他慣用的伎倆就是在地上爬行博取同情。警方透露,該男子帶孩子乞討時,每趟車可乞討到七八十元,月收入破萬。記者親眼見過他數次在列車上乞討,多次被勸離,但不久又“卷土重來”。

武漢地鐵“乞討一族”的過分行為,已經讓一些乘客忍無可忍。日前,唐女士在微博上發了一組武漢地鐵2號線上女乞討者對男乘客“上下其手”的照片,“不給錢,就摸胸、摟腰“,唐女士憤怒地表示:這樣乞討真是令人厭惡!

  發現“地鐵丐幫”立即勸離

  武漢地鐵2號線中山公園站值班站長孫嬌介紹,工作人員一旦發現乞討者,都會第一時間進行勸阻,請他們離開車站,對于特別固執的乞討者,會聯合警方對其進行教育勸離。

  但是,這些乞討者善于“打遊擊”。孫嬌介紹,乞討者穿著打扮和普通乘客無異,買票刷卡進站。即使是“熟面孔”,如果他當時沒有乞討行為,也無法禁止其進站。

  九成以上的乞討行為是在列車內進行的,因為列車內除了司機,沒有常駐工作人員,乞討者“有恃無恐”。列車到站時,乞討者會關閉隨身音響,防止站臺的工作人員發現他們。“一些比較面熟的乞討者進站時,我們會特別留意。”孫嬌說,這些人的照片會被拍下來,發給各車站注意。一旦發現,會派執勤保安跟隨,如果發現其在車上乞討,將進行制止。

武漢地鐵“乞討一族”的過分行為,已經讓一些乘客忍無可忍。日前,唐女士在微博上發了一組武漢地鐵2號線上女乞討者對男乘客“上下其手”的照片,“不給錢,就摸胸、摟腰“,唐女士憤怒地表示:這樣乞討真是令人厭惡!

  “地鐵丐幫”從北京到南京

  現在到了武漢

  “地鐵丐幫”很多人是職業乞丐,像“小四川”,他最早是在北京地鐵乞討,然後轉到南京地鐵,去年來到武漢地鐵。對于“職業丐幫”,除了地鐵運營方和警方進行管理,還有什麼好方法呢?

  作為市民,在車上發現“職業乞討”後,當列車停靠站時,立刻通知站臺工作人員。目前,武漢地鐵各車站之間有聯動機制,如果在當前站因時間不夠無法勸離,下一站工作人員會上車帶離乞討者。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