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浙江桐廬研發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覆蓋農村

2014-08-28 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日前,桐廬蘆茨村67歲的村保潔員方木林騎上三輪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要將村民家門口放置的一黃一藍兩個垃圾桶進行分揀、收集,運送到一公里之外的垃圾處理站。在那裏,一台“神奇”的機器已經做好準備,即將開始工作。

  這台機器,學名叫“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記者一眼看去,這臺約3米長、2米寬、2米高的機器,表面覆著厚厚的鐵皮,並不起眼。方木林將藍色垃圾桶逐個放上傳送平臺,按下開關。很快,垃圾桶就自動“坐電梯”到了機器頂部的進料口。翻轉,投料,卸桶,一個工序完成了。

  “控制好溫度、濕度,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只需3至7天,機器吞進的垃圾就能出料,再經過二次堆肥,就能變成好用的有機肥,一下子值錢了。”桐廬縣環保局生態科科長儲雲峰笑著告訴記者。

  這台機器,是需求倒逼出來的“桐廬製造”。3年前,桐廬縣在橫村鎮陽山畈村試點推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工程,産生了較好的環境效益,但也出現了進口設備電壓與當地不匹配、出料時滲濾液未處理及單價偏高等問題。該縣環保監測站會同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試點設備的基礎上進行研發,成功後還申報了專利。蘆茨村村口的這台機器,算是專利的第三代,由桐廬一家擁有較強研發力量的企業生産,表現相當穩定。

  “其實也是根據國情設計的,中國農村産生的垃圾除了廢舊紙板、飲料瓶等,基本上就是含水量高、易腐爛的有機垃圾,這臺設備可以説很好地滿足了農村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的要求。”儲雲峰介紹。

  由於機器操作簡便,像老方這樣的農村保潔員都能輕鬆掌握。此外,因為設計科學、合理,臭味和廢液滲漏也都比較少。據了解,20萬元左右的機器成本加上配套設施,一個處理站的前期投入大約在40萬元。

  垃圾變有機肥,觸發的是一整條綠色産業鏈。“按照全縣農村居民約11萬戶測算,實施資源化利用項目,不僅能實現將近50%的垃圾減量,一年還可製成有機肥約7200噸。”儲雲峰説。為了把“垃圾”賣出去,桐廬縣正組織力量對有機肥進行科學配比、試驗,謀求通過市場化運作,提高其附加值,而最後的收益也將按照一定比例回饋鄉鎮,形成長效機制。

  與此同時,這臺桐廬製造的機器也開始名聲在外。“各地環保部門來我們這裡考察項目後,對設備都相當感興趣,周邊縣市紛紛發來訂單,最遠已經賣到了珠海。”桐廬縣環保局副局長楊振武説。

  截至目前,桐廬農村已建起了60余個類似的垃圾處理站。預計到今年底,桐廬全縣農村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就將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責任編輯: 陳桐]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