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南京國資兩年內退出傳統工商業

2014-07-24 09:1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每經記者 查道坤 發自南京

  7月22日,南京市官方對外公佈了促進民營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 “1+5政策文件”,要求南京市、區屬國有資本最遲在明年6月底前從設計、施工、監理、養護、環衛、園林、審圖、諮詢等領域全面退出;明年底前,南京要退出傳統工商業國資250家,市屬國資集團二級以下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

  退出施工、環衛、廣告等行業

  今年5月底,江蘇省委、省政府印發了 《關於全面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設定了江蘇國資改革的總目標,並確定國資改革混合所有制的形式。

  江蘇國資改革方案剛剛獲得通過,在7月22日,南京市官方對外公佈了 《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的意見》以及5個配套文件,被稱為“1+5”政策。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此次南京國資改革意見指出,要通過股權轉讓、關閉清算、業務轉型等方式,加快市、區屬國企從傳統工商業領域退出,對不具備戰略引導作用的國有參股投資進行清理。

  南京國資部門表示,包括南京新百、南京商廈、國展中心這樣的商貿巨頭,都要完成國有股退出和混合所有制改造。

  文件要求,今明兩年,南京要退出傳統工商業國資250家。與此同時,市屬國有集團二級及以下的企業三分之二實現股權多元化,股權開放比例不低於25%;國有資本從應用型科研和設計、施工、監理、養護、環衛、園林、審圖、諮詢、廣告經營等行業中退出。

  文件還規定,此次南京國資改革將實行非禁即入和負面清單制度,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所有行業和領域。民資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造,可以以貨幣、實物、智慧財産權、土地使用權等多種方式出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還明確作出了財稅體制改革,具體是開放10大類131個公共服務向社會購買,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基本社會服務等,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向社會力量購買。

  對於南京為何要讓國資從這些領域退出,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厚俊表示,當前的現實問題是,在市場已經充分發育的一般競爭性領域,國有資本的過多涉足,帶來了與民爭利、效率低下、滋生腐敗、破壞公平競爭環境等一系列弊端,“堅定不移地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確需保留的企業採取更有效率的體制機制,成了國資改革必然的選擇。”

  南京財經大學張健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南京國資改革雖沒有像上海國資改革那樣大張旗鼓,但也絕對是新一輪國資改革中思路和行動最活躍的城市。”

  混合所有製成突破口

  南京的國資改革早在2012年就開始運作。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2012年南京已經將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一年南京6家重組後的市屬國有企業集團正式成立,分別是新工集團、紫金投資集團、商貿旅遊集團、安居建設集團、新農發展集團、地鐵集團。此時,南京國資改革的萌芽開始。

  去年10月,南京市國資召集市屬集團主要負責人召開了一次專題研討會。在會上,南京國資主任黃玉銀會上強調了五點:一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企業市場化運作步伐;二是聚焦定位抓整合,推進企業專業化運營;三是有序進退,加快國有資本證券化;四是推進分類管理,強化企業制度化管控;五是完善考核激勵約束機制,推動評價科學化,這被認為是為南京國資改革定調。

  今年4月30日,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於國企改革和國有資産監管工作情況的報告,黃玉銀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下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和國資監管的工作打算,並確定了發展混合所有制。

  張健對記者説,“市場化的並購重組有利於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的過程中引入合適的戰略投資者,真正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避免過去頻現的拉郎配。”

  招商證券指出,不同於上一輪國企改革,南京市新一輪改革在實施上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為突破口,打破産權壟斷和市場壟斷,這將帶來眾多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機會,擴大民企生存空間,提升壟斷和傳統性行業國企經營效率。

[責任編輯: 李佳佳]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