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政策利好驅動市場反彈延續

2014-05-30 11: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週以來市場做多人氣有所恢復,尤其是在諸多政策熱點的帶動下,週三上證指數出現了明顯的放量上漲,但是週四上證指數在遭遇前期2050左右的阻力位後,又再次選擇了回撤,最後市場以下跌收場。我們認為,考慮到近期各類政策利好的集中釋放,本次反彈不會很快結束,市場仍有望突破2050的壓力位。但考慮到制約市場上漲的經濟基本面因素未根本改變,這次反彈結束後仍有望繼續考驗2000點關口。

  今年5月初,市場在穩增長預期發酵下,也曾從2000點底部開始反彈,但行至2050左右,市場盤桓不久後便再次下跌,再次於5月下旬考驗2000點。這次反彈與上次有些類似,也是在穩增長政策的利好下,市場考驗2000點之後見底反彈,但是當再次挑戰2050的重要關口時,部分投資人做多的信心又開始動搖。但我們認為,考慮到這次政策釋放的利好更多,力度更大,2050關口不會成為市場反彈的終點。

  如這次促發2000點見底反彈的政策事件首先來自資本市場的利好:證監會近期宣佈,從6月底到今年年底,計劃發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並按月大體均衡發行上市。據此計算,今年每個月新股上市的數量將穩定在16至17家。這樣的發行節奏,遠低於已在審的595家擬IPO (首次公開發行)企業家數,而更令市場欣慰的是,從在審IPO企業的具體情況看,未來將要上市的100家公司也沒有發行規模龐大的“大盤股”。這無疑有利於減輕市場前期對於IPO快速擴容的憂慮。

  而除了股市層面的利好外,更重要的利好還在於近期更多穩增長信號的顯現。如近期李克強總理表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協同配合,做好政策儲備,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而有關部門也正在加快落實中央的各類穩增長措施。如發改委21日發佈首批向社會資本開放的80個示範項目,據估算,這80個項目的總投資規模至少在幾千億元,而發改委還表示,對於80個項目之外的符合規劃佈局要求、有利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也要加快推進向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開放。這無疑有利於加快各地落實擴大民間投資的措施,提振民間資本的信心,強化目前穩增長的力量。

  再如財政部近期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基建工程和其他預算的支出進度,並明確指示今年一些年初沒有落實到具體單位的本級代編預算,預算資金必須在6月30日前分配下達到各地區和部門,超過9月30日仍未落實到部門和單位且無正當理由的,除據實結算項目外,全部收回總預算。這無疑表明當前財政部希望加快財政資金下發的進度,以更好地發揮財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更重要的是最近比較謹慎的央行貨幣政策也更多向寬鬆方向微調。如由於央行大幅收縮回籠力度,近三周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都出現連續第三周凈投放,這也意味著本月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1740億元,明顯高出4月份的水準。而我們預計,考慮到近期中央指出為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要運用適當的政策工具,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這也表明央行更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的微調力度可期。

  在多方面的政策利好影響下,這次市場反彈也就有望走的更遠。但是由於以下因素,市場反彈的幅度會十分有限。

  第一,二季度經濟繼續下滑的風險仍較大,特別是近期銀行同業融資受限導致的表外信貸收縮還將增大主要經濟部門的調整壓力,這些負面因素造成的上市公司二季度業績下滑風險也將在今年6月更多顯現。

  第二,單純由政策利好推動的市場上漲難以持續,如今年1月、3月市場在破2000點後也曾在政策利好下迎來了反彈,但是由於沒有增量資金的持續跟進,這種反彈在遭遇較強的技術面壓力下很容易受挫,如上證指數今年兩次大的反彈都受阻于年線,這次反彈也很難有意外,這也意味著這次反彈的最高點不過2100點左右。

  因此,我們預計這次反彈結束後仍很有可能繼續回落考驗2000點。但投資人對於這次A股反彈後回落的風險也不必過於憂慮,因為市場反覆考驗2000點實際上也是夯實A股運作底部的一個過程,而這個底部運作的時間越長,未來市場一旦反轉後,上升的空間也越大。投資人對此也就應該有足夠的耐心,應該看到在A股市場經歷幾年時間的調整之後,目前在經濟及資本市場改革加快帶來的紅利效應逐漸體現後,A股市場迎來轉機的窗口期也越來越近了。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