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深圳逾七成年內實現基本設備標準化

2014-03-17 09:59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如今深圳人只要打開家門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衛生服務,基本實現了“10分鐘就醫服務圈”。圖為一社康中心的特色中醫治療室。

  社康中心悉心服務贏得不少市民稱讚。

  社康中心

  在過去的幾年裏,忙碌的深圳人注意到越來越多的社康中心慢慢地鑲嵌進了深圳的根莖深處——社區,正是通過這些密布基層、無所不在的“衛生觸角”,深圳人只要打開門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衛生服務,基本實現了“十分鐘就醫服務圈”。數據顯示,2013年全市社康中心達到3470.3萬人次的診療量,次均診療費用為47.3元,僅為全市醫療機構次均費用的28.3%,社康中心正在逐漸緩解深圳人“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

  近年來,深圳逐年加大對社康中心的財政支援力度,2013年各區財政用於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總額為9.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9.2%。其中,用於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總額為4.6億元,基本達到每年每常住人口40元的標準。隨著投入的加大,全市社康中心在業務用房、基本設備配置、醫護人員等標準化建設上得到顯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創建了7家國家級、21家省級、75家市級示範社康中心。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生委主任蔡立表示,2014年底各區社康中心基本設備配置率要達70%以上,每個社康中心平均要擁有1.5名全科醫生或規範化培訓學員。

  撰文:向雨航 王嶺 攝影:週游

  社康硬體基本設備配置年內要打“翻身仗”

  “醫院就在家門口,不用大清早跑到大醫院去看病了。”家住南山四海社區羅先生口中的“醫院”其實是蛇口人民醫院蘭園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幾天前,因為天氣變化,羅先生7歲的女兒因呼吸道感染引發了支氣管炎。前兩年,女兒每次感冒發燒,他沒少帶女兒到深圳市兒童醫院和南山醫院去看病,由於大醫院人多,每次看病都要花去一天的時間,“上午檢查化驗,下午拿報告,打點滴還要打到晚上”。

  不過,這種情況從去年開始就發生了變化。羅先生告訴記者,蘭園這兩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康中心多了一些檢查的設備,比如除了血常規、尿常規等常用的設備外,還多了心電儀、肝功能、腎功能、霧化等設備,“一般感冒發燒之類的病都不去大醫院了,直接在社區醫院就能看好。”這幾天,他女兒因為支氣管炎就在社康中心做霧化治療,“在家門口看病,不用排隊,不用擠,前後花費也比大醫院便宜多了。”如今,社康中心給羅先生的印象很好,家人有病首先都會來社康中心就診。

  正如羅先生所言,密布深圳各個社區、無所不在的社康中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遠離深圳市中心的福永人民醫院新和社康中心,面積達1400平方米,有22名工作人員,儼然是個“小醫院”。新和社康中心主任王少彬告訴記者,該社康中心1999年建成時只有400平方米、五六名工作人員。現在,社康中心不僅面積和人手增加,醫療設備也大量增加,“2005年,我剛來社康中心時,只有一個心電圖設備,現在一些常規的檢查,比如血常規、尿常規、心電監護儀、B超等設備都有了,還有洗胃機等。”王少彬説,硬體得到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老百姓首診進入社區。“去年就診人次達到8.6萬人次,為社區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達到16萬人次”。

  近年來,深圳加大財政投入,有力推進社康標準化建設。深圳市衛計委主任蔡立介紹,2013年各區財政用於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總額為9.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9.2%。其中,用於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總額為4.6億元,基本達到每年每常住人口40元的標準。在加強社康中心標準化建設方面,市衛計委制定並實施《深圳市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設置規劃(2013—2020年)》;與市規土委共同研究對新建和舊改小區配套的社康中心業務用房的建築設計及移交工作進行規範;配合市發改委制訂全市社康中心基本設備標準化配置的工作方案等。

  2013年寶安區和一社康中心成為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此,深圳共創建了7家國家示範、21家省級示範、75家市級示範社康中心。同時,深圳不斷完善“院辦院管”的社康中心舉辦模式,實行屬地化、一體化、集中式管理,逐步實現財務專賬管理、經費獨立核算。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完成28家醫院社管中心的組建並運作。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4年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會議上,蔡立表示,深圳將繼續推進社康基本設備標準化配置的建設,由市政府以一次性投資補助的方式,用兩年時間完成社康中心基本設備標準化配置,各區填平補齊。而到2014年各區基本設備配置率達70%以上,新建和改建社康中心適當提高建設標準。

  人才建設平均每家社康中心要有1.5名全科醫生

  人才是稀缺的,深圳社康中心的醫療衛生人才則尤其稀缺。全市社康中心現有7000多名衛技人員,平均每個社康12.5名醫護人員,大部分服務到晚上21時,還要承擔入戶訪視等工作,工作時間達12小時以上。全科醫生和護士兼職現象嚴重,如兼職公共衛生工作、發藥收費、醫技檢驗、B超影像等,勞動強度大。按服務人口1400萬、每萬人口配備8名醫護人員的標準,深圳社康醫護人員缺口達25%。

  深圳市衛計委婦社處處長張英姬説,深圳社康70%以上的醫護人員為臨聘人員,晉陞渠道缺乏,待遇相對較低,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這些因素使社康中心對人才的吸引力下降,直接影響中心整體服務水準和能力的提高。

  “招進一個,幹兩三年,就走了,社康就像一個‘培訓中心’,留不住人才。”王少彬直言,去年底至今年初,該中心就有兩名40歲左右的醫生因晉陞渺茫回了老家,有經驗的醫生流失讓他現在還感到惋惜。

  事實上,在夯實“硬體”的同時,深圳也在社區人才引進與培養的“軟體”領域大做文章。近年來,深圳加強以全科醫師為重點的人才隊伍建設,想方設法為提高社區醫務人員待遇創造條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優秀的社區衛生工作者脫穎而出,吸引和穩定社區衛生人員隊伍,從而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準。

  深圳早在2007年就啟動了全科醫生培養制度,成為全國最早一批實行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的城市。據悉,目前深圳已有2600多名全科醫生,其中規範化培訓全科醫生186名,人數均為全國最多。為了更好地增強社康中心的診療力量,深圳制定了2014年底每個社康中心平均擁有1.5名全科醫生或規範化培訓學員的目標。今年,深圳還將在全科醫生培養上邁出更大的步子,一方面招收400—500名規範化培訓學員,約為過去6年人數的總和;同時面向全國招收500名左右“轉崗培訓學員”。

  記者了解到,為了快速彌補全科醫生這一缺口,除了面向全國招考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學員外,深圳還將採取多種途徑培養全科醫生,“對現有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全科醫學的崗位培訓,醫生培訓半年,護士培訓3個月,現在已培訓6800多人。”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主任夏俊傑説,此外,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系合作,對社康中心的骨幹醫生和護士進行培訓;與國際著名的澳大利亞蒙納仕大學全科醫學系合作,挑選31個骨幹社康中心的醫務人員,分批赴澳開展海外培訓,為全市培養全科醫學師資。

  “深圳還鼓勵各區建設全科醫學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開展相關技能培訓,提高全科醫師及社區衛生人員臨床技能水準,比如南山區社康中心的醫生都要進行培訓。”蛇口人民醫院蘭園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顧芙蓉説。記者了解到,寶安、南山、福田等區都建立了全科醫學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定期對全區的基層醫護人員進行全科醫生的專業培訓。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一手要抓引進和培養,一手抓內部制度留住人才,雙管齊下。張英姬介紹,為確保社康隊伍穩定,深圳將建立社康中心編制公開制度,做到專編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佔、挪用,通過盤活社康中心現存空編、適當增編和編制清理等措施,逐步提高政府辦社康中心在編人員比例。同時,還將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社康中心績效工資分配製度,“收入分配向工作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幹、貢獻突出等人員傾斜,結合不同崗位特點,實行分類考核,醫務人員績效工資按其完成工作的品質、數量和群眾滿意度核撥,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建立符合社區衛生特點的薪酬制度和用人制度”。

  用房保障

  建立退出機制 確保政府投入績效

  房源不穩困擾社康中心發展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深圳67.6%的社康中心業務用房為租賃性質,兩年內租期到期、不能續期需要更換地點的社康中心達44家,且臨時租賃用房從結構及選址均不符合醫療機構設置相關要求。張英姬説,雖然去年全市社康中心業務用房租金問題取得明顯進步,比如福田、羅湖、南山、鹽田、龍崗和龍華新區等已實現區政府全額支付244家公立社康中心的租金8806萬元。但是,2013年還有156家社康中心的業務用房租金共計4262萬元,由舉辦醫院支付。且房租每年上漲,負擔越來越重,這對致力於公益性、為小區居民提供便利醫療服務的社康中心來説,業務用房的租金已成為其健康發展的沉重負擔。

  用房租賃還帶來了多重尷尬。首先是租金負擔沉重。以龍華新區為例,記者從該新區衛生部門獲得的數據顯示,新區直屬醫院擁有45間社康中心,37間為租賃,佔用房總量八成以上,總租賃面積為3.94萬平方米。2012年,新區社康中心年租金總計1033.04萬元,扣除政府補貼的200萬元,舉辦醫院仍需負擔800余萬元租金。

  在租金負擔之外,租賃帶來的附加風險,諸如租期較短,直接限制社康中心規劃發展;業主中途變卦或者拒絕續租,致使中心重新選址等。“社康中心對業務用房有三怕:一怕租金上調,二怕業主突然變卦收回房屋,三怕重新選址困難重重。”顧芙蓉説,雖然現在房租是由政府買單,但租賃的社康中心用房一般都不會長期簽約,每次租期一到就要漲房租,房租一談不攏,業主就會收回房屋,社康中心只有關閉,“每次裝修都要花去一筆不少的資金,再重新選點,又要裝修,造成巨大浪費。”

  為此,在推進社康中心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也推進業務用房建設,解決社康中心的用房問題。比如寶安區就出臺措施要求新建住宅小區或舊城改造片區嚴格落實社康中心用房規劃,社康中心業務用房設計方案經衛生部門審批,建成後作為公共物業無償提供給社康中心使用;“村改居”社區社康中心業務用房原則上由社區股份公司低租金提供;大型企業內部社康中心的業務用房,原則上由企業無償提供;逐步加大社康中心業務用房政府購置力度和租金補貼力度等,有效緩解社康中心發展的壓力。

  張英姬透露,在全市層面上,市衛計委協調市規土委將共同制訂實施《深圳市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工作方案》和《深圳市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業務用房規劃和設計規範》,落實社康中心用房“四同”:即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與移交、同步投入使用,優化佈局,提高社康中心實用性。重點加強一類街道級社康中心的規劃建設和功能落實,一類社康中心除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外,還應承擔起該轄區內其他二、三類社康中心的品質管理、醫療檢驗、公共衛生、培訓科研等技術支援工作。此外,還要建立社康中心退出機制,確保政府投入績效。

  社康醫生成居民貼心醫生

  社區衛生服務居民滿意度超八成

  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深圳已基本建成了以覆蓋全市的609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網底的新型城市二級醫療服務體系。深圳的社康中心肩負著基層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雙重職責。而正是在這裡,為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深圳不斷探索社康服務模式多元化,多項探索和實踐成為全國範例,成為推廣全省乃至全國的“深圳經驗”。

  社康中心不僅是就近的門診部,更多貼心的衛生服務也借助社康中心這一載體走入尋常百姓家,而深圳正在推廣的家庭醫生責任制和全科醫生診療模式讓社區居民對社康的滿意度不斷上升,社康醫生真正成為居民的貼心醫生。

  家住蘭園社區的呂阿姨有多年高血壓病史,蘭園社康中心的顧芙蓉在跟她簽訂了家庭醫生責任制協議後,為她建立健康檔案,不時通過電話或者網路跟她交流病況與注意事項,並敦促她定期前來復檢。事無巨細的貼心跟蹤服務讓呂阿姨讚不絕口。

  “剛開始我們對於簽訂家庭醫生責任制協議是很抵觸的。”顧芙蓉説,因為在大家看來,家庭醫生就是要給居民提供隨叫隨到的到府服務,而現在社康中心工作量非常大,基本上沒有多餘的時間到府,“覺得這樣會流於形式”。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顧芙蓉發現這個協議的簽訂不僅是對家庭醫生和社區居民的一個約束,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居民對醫生的信任。

  蘭園社康中心已跟附近社區800多戶家庭近3000位居民簽訂了協議。家庭醫生把自己的電話向簽約的家庭公佈,並且建立社區家庭醫生服務QQ群,“如果居民身體出現什麼問題,或者有什麼疑惑的,都可以直接打電話來或在網上諮詢,有時也會根據居民的需要到府,在能做的範圍內為居民提供服務。”顧芙蓉説。

  而與家庭醫生責任制一起推廣的全科醫生診療模式也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顧芙蓉説,全科醫生模式帶來的更多是理念上的變化,照顧患者重要的不是能看好多複雜的疾病,而是要對患者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這種理念讓我們社區醫生的服務態度發生轉變,不再只是看病,更要懂得患者的心理,從各方面給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在這種理念下,醫患之間的信任度不斷增加,醫生也越來越受到居民的尊重。

  記者從深圳市衛計委了解到,去年,全市社康中心提供了3470.3萬人次的診療量,公共衛生服務總服務量達1483.8萬人次。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康中心、2024名家庭醫生為簽約家庭及其成員提供連續、綜合、協調、可及的健康照顧,服務量穩步上升,達到245萬人次,家庭醫生服務重點人群覆蓋率為42.6%。社康中心全科診療模式的不斷規範,帶來居民滿意度的逐年增長,2013年第三方居民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社康總體滿意度為84.99%。

  張英姬表示,今年深圳將繼續強化全科醫學服務模式和工作流程,加強醫療品質、護理品質的常規督導和檢查,並且全面開展家庭醫生責任制項目,老年人、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服務簽約率達到45%以上。

  “數”説社康

  3.基本醫療服務

  1.投入

  2013年各區財政用於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總額為9.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9.2%。其中,用於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總額為4.6億元,基本達到每年每常住人口40元的標準。

  2.人才缺口

  目前,全市社康中心有7000多名衛技人員,平均每個社康12.5名醫護人員,70%以上為臨聘人員。按服務人口1400萬、每萬人口配備8名醫護人員的標準,全市社康醫護人員缺口達25%。

  2013年全市社康中心3470.3萬人次的診療量,佔全市診療人次的38.5%;次均診療費用為47.3元,僅為全市醫療機構次均費用的28.3%。

  4.公共衛生服務

  2013年社康中心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總服務量達1483.8萬人次,較去年增長19.6%。

  5.家庭醫生服務

  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康中心、2024名家庭醫生為簽約家庭及其成員提供健康照顧,2013年家庭醫生服務量達到245萬人次,家庭醫生服務重點人群覆蓋率為42.6%。2014年,深圳全面開展家庭醫生責任制項目,老年人、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服務簽約率達到45%以上。

  6.居民滿意度

  2013年第三方居民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社康總體滿意度為84.99%。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