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關於論壇  > 正文

第四屆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總結報告

2015-05-14 16:34 來源:華僑大學 字號:       轉發 列印

  華僑大學于2011年舉辦首屆“海峽兩岸高校大學生創意教育論壇”,因受到兩岸高校熱烈回應,中原大學于次年加入共同主辦,論壇更名為“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在兩校共同努力下,論壇內容更加豐富,參與高校範圍規模更廣。2013年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廈門市集美區政府加盟主辦方,並廣邀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的高校和企業界代表參加。在國務院僑辦的指導下,2014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于12月21-23日在臺灣中原大學成功舉辦,本屆論壇繼續由臺灣中原大學、華僑大學、由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廈門市集美區文教區管委會聯合主辦,論壇以“永續?創意?家鄉”為主題,旨在促進兩岸大學生在創意設計上的交流,透過論壇與競賽推動學子從永續及創意出發,關懷自己的家鄉及思考生態永續發展。這是論壇首次移師寶島臺灣,活動得到了與會人員、政府部門、文化創意企業的高度認可。中華文化在創意論壇、創意競賽的活動中被兩岸學子弘揚傳承,兩岸友誼骨肉情深跨越海峽得到進一步昇華和詮釋。

  一、論壇參與規模再創新高,媒體宣傳突出顯著

  本屆論壇吸引了來自兩岸52所高校的師生參與,其中臺灣高校12所,包括中原大學、成功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灣藝術大學、銘傳大學等。大陸高校40所(福建省內高校21所,省外高校19所)包括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暨南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福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師生參會,參與數量較上屆48所繼續有所增幅,其中不乏一些兩岸設計界有很大影響力的名校,反映了論壇的影響力在逐步提升。

  論壇的舉辦得到了20余家網媒及紙媒的宣傳報道,其中包括中評網、中國商網、香港大公網、臺灣網、東南網、泉州晚報等等。報到的宣傳角度也多元化,有的是抓住傳統文化,有的凸顯創意,有的凸顯學生科創,有的凸顯兩岸合作,強大的媒體陣容對論壇工作是一個肯定,也是新的挑戰。

  二、創意大賽比拼設計靈感,論壇演講閃爍真知灼見

  作為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的重要賽事,2014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與創意競賽吸引了兩岸52所高校的812件作品參賽。經初選進入決賽者為104件,競賽分為視覺産品組與空間環境組,邀請兩岸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包括浙江大學國際設計研究院應放天副院長、清華大學許懋彥教授、湖北工大許開強院長及華僑大學建築學院費迎慶副院長,臺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林榮泰、臺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臺灣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王玉麟、實踐大學官政能副校長、中原大學榮譽教授喻肇青及陳邁建築師等。評委普遍認為此次競賽參與的人數多、範圍廣,作品水準高。決賽復審評選出全場大獎1名、金獎2名、銀獎3名及銅獎7名,天津大學作品《座位》摘得全場大獎,華僑大學作品《叮叮針》和臺灣中原大學作品《進擊》獲金獎,華僑大學作品《起伏-小便池》和《墨跡連城?承宣東方》分獲銀獎和銅獎。

  浙江大學應放天副院長23日上午在桃園演講,這位拿到上千項國家設計專利、世界頂尖設計比賽大獎的應教授,上午精彩演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應放天認為,中華文化是比西方文化來得更有獨創性,因為我們擁有“禮儀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屬於泛東方的文化,適合兩岸共同努力發展與發揚。大陸參會教授們的優異表現,極大地改變了部分臺灣高校教授和學生對大陸教授和高校理解上的一些偏差,促進了臺灣高校教授們與大陸高校互動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稱,他去年到華僑大學參加第三屆創意論壇,就為師生的熱情所感染,當即表示希望今年能在中原大學舉辦,而今天終於如願了。他表示,論壇的籌備和舉辦體現了兩岸血溶于水的力量,體現出了“同胞愛、兩岸情、中國心”。希望論壇的舉行能夠匯聚海峽兩岸高校師生,推動跨界創意,促進海峽兩岸大學生的設計交流、加強兩岸大學的友誼合作並搭建創意産業與人才的交流平臺。華僑大學副校長彭霈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文化創意與經濟發展相互交融、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日益緊密,文化創意日益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因素。通過論壇的舉辦讓兩岸青年共同攜手,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和融合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三、“扶開工 送一程”,論壇搭臺促進兩岸高校深層次合作交流

  出席論壇的華僑大學副校長彭霈受邀訪問臺北科技大學和臺灣元智大學,參加論壇的華僑大學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訪問。在臺北科技大學,該校副校長林啟瑞接待了華僑大學代表團一行。雙方就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創意設計的市場化平臺建設及轉化落地、設計工作營的打造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並就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以及創業大賽創意作品大賽、實體建構大賽等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臺北科技大學參加了三屆的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與我校建立了多方聯繫。該校是一所公立百年老校,除擅長機電與工程領域外,在設計研發、職業技術教育等領域居於臺灣領先地位。在綠色、生態校園建設方面,該校也處於臺灣最前列,校園如今已成為臺北市中心的綠色生態公園。華僑大學代表團一行參觀考察了其生態化的校園建設。

  元智大學是一所臺灣知名的私立大學。據悉,此前華僑大學團委已與元智大學就學生社會實踐、志願者服務等合作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此次訪問意在進一步落實和細化合作方案。在元智大學,該校學務長謝登旺、副學務長艾昌明等接待了華僑大學代表團一行。艾昌明介紹了該校頗具特色的“服務學習”即學生社會實踐、志願者服務、創業就業等方面的工作經驗,並重點介紹了該校為保護中華傳統文化所打造的“桃園大溪神將青年文化工作隊”。艾昌明還將於下個月訪問華僑大學,就合作具體細節問題進一步探討。

  謝登旺建議兩校可互換學生,就某個具體的社會服務項目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彭霈稱讚元智大學在“服務學習”方面取得的成績,希望我校借鑒元智大學的經驗,讓大學生志願者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能更加有效地服務社會、服務地方。訪問期間,雙方與會代表就相關議題深入交流。我校代表團一行還參觀考察了元智大學校園規劃建設、學務處辦公區等。

  此外,彭霈副校長出席論壇期間,還參觀了中原大學集自主學習、團體討論、藝文欣賞、學習輔導、學用合一、諮詢幫助於一體的樂學園、校史館等,並看望了華僑大學正在中原大學交換的部分學生,了解他們在臺灣的學習、生活情況。

  四、中華文化認同提升,兩岸同胞建立良好情誼

  第四屆論壇以“永續?創意?家鄉”為主題,旨在促進兩岸大學生在創意設計上的交流,透過論壇與競賽推動學子從永續及創意出發,關懷自己的家鄉及思考文化永續,討論有關中華文化與創意教育在兩岸高校的實踐與發展。參賽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緊扣主題,對中華文化進行充分的挖掘,是兩岸學子創意設計的共同趨勢。其中臺灣學生的創意作品更注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提煉,大陸學生則給予社會流浪者、老人等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注,體現了兩岸學生創意設計中對文化、對道德的關注和踐行。共同的血脈文化成了兩岸創意之源、友誼之花的紐帶。

  赴臺參加論壇的福州大學學生把通行證遺落在中原大學所在的中壢車站,被路人拾到,臺灣同胞能友善到給車站附近一家一家的飯店打電話,繼而問到了證件所登記入住的飯店,成功聯絡上本屆論壇主辦方暨承辦方檯灣中原大學會務工作人員,但因大陸學生赴臺通訊聯繫不上,無法找到當晚就要登機的該學生。中原大學於是協調臺灣各車站廣播尋人,終於在臺北車站聯繫上該學生。福州大學學生從遺漏證件至證件找回,其間只用了3個小時,而且失主本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離開事發地點200公里。“同胞之情,閃耀在飄著雨的冬季,這溫暖,我們感受到了”赴臺的大陸師生如是感慨。

  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催生了一個長期維繫兩岸大學生同胞之情、友誼之花的學生組織----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聯盟(簡稱創意聯盟)。該組織旨在打造一個兩岸創意人才的合作聯盟,通過這個組織搭建一個為文創企業對話和學生服務的平臺。從2012年成立至今,創意聯盟成功舉辦三次成員大會暨兩岸高校大學生聯誼會,累計有來自海峽兩岸600余名學生代表參加。會議以促進交流,創意變現為宗旨,在形式和內容以及會員章程等方面不斷變革,以“創新引導創業”為主題,以“創意從未停止”為口號,以加深原會員之間的交流,促進新會員的融入,真正實現創意變現為目標。為促進創意論壇活動常態化、維繫兩岸學子情誼、提升創意論壇成果的轉化,創意聯盟尋找到了臺灣合作意向方,銘傳大學、元智大學代表教師都表示良好合作意願。創意聯盟未來在臺灣獲得更多加盟學校社團有了更紮實的基礎,兩岸大學生交流多了一個前景廣闊的專業舞臺。

  此外,兩岸高校、專家學者間的情感交流與合作亦不斷升溫。參加過第二屆創意論壇的前中原大學校長程萬里教授親自設宴接待來自大陸的參賽師生,與來自大陸的老朋友寒暄的同時回顧了自己與創意論壇結下的深厚淵緣,充分肯定了創意論壇在架起兩岸溝通橋梁、聯接兩岸同胞情中國心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基於對歷屆創意論壇的參與和了解,湖北工業大學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相關負責人在本屆論壇中當即表示了要承辦第五屆創意論壇的意願。浙江大學國際設計研究院應放天副院長感念臺灣中原大學負責本屆論壇相關工作的執行長陳歷渝教授,承諾在自己負責的上海工業設計中心獨立一個工作室,開放給從事工業設計的臺灣合作夥伴定期來大陸交流探討。

  兩岸同胞骨肉情深,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海峽兩岸創意論壇基於這種深厚的文教淵源,將致力成為兩岸團結與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進一步豐富和延伸中華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共同塑造中華文化的時代形象,不斷增進兩岸青年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認同,提升兩岸民眾的情感和民族凝聚力。

  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已經走過四年,雖不斷成長壯大,羽翼仍未豐滿,還需要更多支援和幫助。相信在兩岸有關單位和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援和友好協作下,秉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教育的原則,一定能打造成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又一個品牌,給兩岸更多高校、更多師生和企業帶來更多福祉。

[責任編輯: 吳曉寒]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