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破5”

2014-05-13 09:18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多日徘徊在5%邊緣,前日終於跌破5%,為4.985%。昨日,餘額寶的收益率進一步下滑,為4.969%。至此,吸金能力最強的兩大“寶寶”——微信理財通、餘額寶收益率雙雙跌破5%。

  “實際收益影響不大”

  4月份以來,網際網路理財的“寶寶”們收益率持續下跌。5月3日,理財通對接的4款寶寶全部跌破5%,前日餘額寶也失守5%。不過仍有部分“寶寶”堅守5%以上。昨天,興業銀行“掌櫃錢包”網際網路理財産品7日年化收益率為5.582%,嘉實活期樂5.016%,中銀“活期寶”7日年化收益率為5.253%。

  “投資者已經長期習慣於寶寶們5%以上收益率,餘額寶的收益率跌破5%,對寶寶粉絲的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業內人士表示。以投資5萬元餘額寶,每天的投資收益其實只比一個月前減少了0.2元到0.4元,對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影響較小。

  不過該人士表示,寶寶跌破5%是必然之勢,此前6%左右的收益是不可持續的。今年春節前後,寶寶們存在銀行的協議存款年收益率可以達到8%甚至更高的水準,春節後出現明顯下降,除了3月底因季度末原因存款利率有階段性提高之外,其他時間都在下降通道中,現在協議存款的收益率一般都在4%到5%之間,未來寶寶收益可能還將進一步下降。不過,每個季度末、半年末或年底,資金利率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提升過程,到6月中旬之後,寶寶類産品收益有望迎來一輪反彈,部分寶寶有望重返5%以上。

  重收益轉投銀行理財

  寶寶一個個的跌破5%,手裏的錢怎麼辦?

  理財專家表示,銀行理財有5萬的門檻,如果手頭閒散資金不足5萬的話,寶寶類産品依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資金集合到5萬元以上的時候,可以看看自己短期內是否需要資金,是否隨時有可能需要取出來使用,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還是留守寶寶,雖然收益下跌,依然比銀行活期利率要高出許多。

  如果是短時間內資金需求不大,可以選擇投資一些銀行理財産品,目前各家銀行都有從十幾天到一、兩年的銀行理財産品,投資者可以轉投這些收益率更高的銀行理財産品,不過銀行理財産品多數不能提前贖回,流動性較寶寶類産品要弱,但同時也能較為長期地鎖定收益率。 (記者蘇曼麗)

  ■ 相關新聞

  4月存款減少6546億元

  銀行推高理財産品保存款

  存款搬家有愈演愈烈之勢。央行昨天出爐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6546億元,同比多減5545億元。

  央行統計數據顯示,4月新增人民幣存款減少654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5545億元;4月末銀行存款餘額同比增速為11.1%,較3月末下降了0.3個百分點,低於去年年末2.7個百分點。

  從今年前4個月的數據看,金融系統存款增加情況不容樂觀。其中1月份和4月份出現負增長,3月份雖然增長迅猛,但是增長勢頭已不如從前,同比依然少增5000多億元,僅有春節過後的2月份,存款出現比較明顯的回流。

  為了吸引用戶存款,銀行存款保衛戰也打響。目前,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利率上浮到頂的優惠。理財産品收益率也漸漲,如包商銀行365天理財産品預期收益高達6.5%,招商銀行172天理財産品預期收益5.5%,天津銀行匯富計劃41天理財産品預期收益高達6.3%,投資門檻為20萬。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博指出,金融市場化改革是形成中國銀行業全行業季度存款明顯下降現象的主要原因。在資訊技術和金融創新的推動下,資本通過市場化自由流動正在逐步實現完善利率曲線的政策目標。

  不過,監管層在週末對一些金融創新做出了警告。央行副行長劉士余週末在公開演講時表示,現在的某些金融創新,實際上是逃避監管,逃避風險撥備、信貸指引、稅收等,一味地講究創新,甚至把存款搬家也當成一個簡單的創新,這對全社會經濟金融結構的調整和勞動生産力的提高沒有正向貢獻。 (記者蘇曼麗)

  ■ 數據

  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 同比少增2.05萬億元

  2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99萬億元 同比多增1.22萬億元

  3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67萬億元 同比少增5498億元

  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6546億元 同比少增5545億元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