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關於民營銀行未來的若干想像

2014-03-17 09:2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清晨的陽光下,一邊喝著卡布奇諾,一邊看著僅僅1個小時前,才向一家民營網路銀行申請的50萬元貸款,電腦螢幕顯示“已經通過”。喝完咖啡,拿起手機,用這筆剛剛籌得的資金或買進訂單所必需的原材料,或購置愛車,或登上去往馬爾地夫的飛機……那時候的人們,或許還能想起若干年前的今天,申請一項貸款是如何的艱難。

  不過,這樣的幸福場景也可能並不能持續很久。也許一天后,這家民營銀行就會因為管理不善而倒閉,存款人苦苦聲討著那些所謂的“新銀行家們”,索要存款。之後,這家銀行不得不按照協議變賣資産,將存款或全部或部分地還給存款人……

  這些場景看似不可能?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中國的金融業正在走向改革的深水區中,民營銀行正在掀起一波洶湧的浪潮。

  民營銀行有更多的玩法

  它可能是個咖啡館,也可能是個書屋,或是健身房

  2014年3月11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仿佛全世界都能清楚地聽見,中國金融業與民間資本之間的那層玻璃清脆的破碎聲。這一天,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宣佈,共10家公司所申請的5家民營銀行試點已經獲批,銀監會正在等待著這5家民營銀行進一步申請設立銀行的相關資料。

  在監管層看來,民營銀行應該有別於現有的銀行。他們給民營銀行劃了塊地:服務中小微企業、服務於社區大眾。這也符合申請者們的意願:在銀監會批復的10家公司中,幾乎都有過小額貸款的經驗,還有不少擁有雄厚的金融背景。

  在這份民營銀行的試點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近來在網際網路金融大潮中,不斷掀起波瀾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身影。而有網際網路公司出沒的地方,恐怕就永遠少不了驚奇。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裏,都已經明確表示,將打造純線上的網路銀行。這也意味著,未來沒有實體網點的網際網路銀行,已經成為未來銀行的存在形式之一,無論什麼業務,只要能上網就都能解決。

  復星董事長郭廣昌也覺得需要有更多的新玩法來操作民營銀行:即便民營銀行有實體網點,也並不是現在冷冰冰的銀行,它或許是個咖啡館,也可能是個書屋,或是個健身房……未來的銀行,可能會無所不在。

  思路已然明朗,美好的願景如今只等監管層的審批。

  民營銀行的成立時機到了

  民資佔比超過50%的中小銀行已有100多家

  其實,無論是傳統銀行體系內是否叫嚷著“錢荒”,無論市場利率是否狂飆至歷史新高,民間卻似乎從來不缺資金。這些民間資金一直在某種程度上或補充或代替著銀行的貸款業務,讓夠不上銀行標準的“屌絲”借客們也能看到借錢的曙光——儘管錢客們也承認風險確實很大。

  如果讓這些民間資金陽光化又會如何?將民間資本放到金融業內,能不能刺痛僵化的傳統銀行業,倒逼其前行?能不能讓此前停于紙上的“市場化”得以推進?恐怕監管層想要得到的答案要遠多於此。

  時光追溯至大約10年前,業內專家苦口婆心地向監管層遊説著:中國需要民營銀行來“攪攪局”,推動一下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不過,偏向理論的專家們卻一直沒有説服監管層,雖然有民生銀行等先例在前,但民間資本與銀行之間那堵看得見卻摸不著的“玻璃門”始終沒有打開。

  監管層其實並非不為所動,或許只是時機不對。從2012年開始,這道“玻璃門”開始出現了裂痕,且正加速瓦解。2012年5月份,中國銀監會出臺《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明確支援民間資本參與村鎮銀行發起設立或增資擴股,並將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

  據銀監會統計,目前民間資本佔比超過50%的中小銀行已有100多家,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中民間資本的佔比更是超過了90%。而市場化也正逐步逼近,金融業退出機制等基礎建設也正在完善,此時,允許民營資本成立銀行正合時宜。

  民營銀行處境並不那麼美好

  創新精神,民營企業家們能夠保持多久?

  有人説,民營銀行是吸血鬼,因為他們專注于高利潤的小額貸款,賺取的不光是儲戶存款的利差,還要榨幹中小銀行的小貸業務;有人説,民營銀行是狼,因為他們的體型較小,創新起來快而精準,讓形如大象的傳統銀行無力應對;也有人説,民營銀行是條鯰魚,至少攪動了金融業這潭曾經的靜水,倒逼改革。

  但春天裏的寒冷恐怕只有體會了才會懂得,民營銀行面臨的處境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雖然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在去年曾豪言,未來5年內,民營銀行要在商業銀行中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有人質疑,套上了銀行監管枷鎖的民間資本,是否還能跳出漂亮的舞姿;那些草根企業家,究竟能否玩兒轉金融?

  市場似乎都願意看到新生力量可以改變中國銀行業,給金融業帶來令人驚奇與改變。但不得不説,幼苗的力量恐怕短期內只能費力地拱開浮土。創新精神,能夠在這些如今還躊躇滿志的民營企業家們身上呆多久?如今的幼苗能否長成未來的參天大樹,恐怕也只有拭目以待。

  倘若民營銀行不能交出滿意答卷,等待它的只有退出的結局。而這也正是銀監會主張民營銀行在未出生前,就要寫下“遺囑”,交代如果失敗應如何處置資産的原因。民營銀行尚未出生,便已然壓力重重,蒼老起來。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