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女性理財往往重收益輕風險

2014-03-13 09:57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隨著“三八”婦女節的到來,女性理財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理財專家指出,女性理財容易重視短期理財收益,而風險意識較為淡薄。建議女性在投資之前,先通過專業諮詢渠道做投資風險承受能力測試,再選取自己能夠承受的産品投資組合。此外,在投資中注重理財工具的選擇和意外、疾病的保障,也是女性理財的重中之重。

  深圳富裕女性偏好高收益

  近日,財富管理機構宜信財富與《福布斯》聯合發佈的《2013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顯示,中國大眾富裕階層男性佔55.3%,女性為44.7%,女性富裕人群的規模遠高於此前的預期。

  宜信財富的理財師何彬告訴記者,深圳這個情況更是突出。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有不少資産獨立性較高的女性,這些女性大多具有高收入、高學歷的特點,她們消費慾望強烈,對於資産的處理目標集中在保值、增值上,偏重一些靈活的渠道,且偏好追求高回報率。

  “我們的調查顯示,在家庭理財中,68%的女性掌握著家庭財政大權。事實上,有了子女的女性在理財時,會更重視長遠規劃,對風險和收益的權衡更為謹慎。”何彬告訴記者。

  何彬認為,女性理財客戶往往比較重視短期理財收益的攀比,而“理財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一意識較為淡薄。他告訴記者,從近年接觸的諸多深圳女性理財案例來看,深圳富裕階層的女性容易對那些連續一兩年都獲得年化回報高達20%、30%的理財産品趨之若鶩,然而她們忽略了其中的風險,“大多數女性並不具備這個風險承受能力和豐富的投資經驗。”何彬説。

  “建議女性理財首要是提高自己的財商和風險承受能力,而不能一味偏好高收益,”何彬建議,“女性在投資之前,不妨先通過專業諮詢渠道做投資風險承受能力測試,看看自己是屬於保守型、平衡型還是激進型的理財性格,然後再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産品投資組合。”

  投資理財時保障應先行

  專業人士指出,女性投資應注意保障與投資均不可少,在做投資理財計劃的時候,保障應先行。

  友邦保險專家表示,現代女性理財準則,防禦風險是第一位的。一般來説,應該主要考慮風險補償型的保險産品,如基本的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其中以重大疾病保障最為重要。

  友邦保險專家建議,女性年輕時買保險費率較低,相對比較划算;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重疾的風險上升,女性應提早購買重疾保障,做到未雨綢繆。此外,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女性的保障各有側重。18—25歲的女性事業剛起步,收入較少且不穩定。此階段應多以保障自己為前提,建議可選擇純保障型的健康類和意外類的保險;26—35歲的女性通常已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對生活有長遠的規劃,此時,可以結合另一半的經濟狀況,從家庭健康、子女教育和退休養老三方面綜合考慮。此階段的女性應考慮醫療、意外等保障類産品,也可以附帶考慮養老和投資類産品;35歲以上的女性保險需求逐漸與男性趨同,意外險、定期壽險以及重大疾病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

  宜信財富理財師何彬提醒,在投資中注重理財工具的選擇,也是女性理財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理財産品分為類固定收益類、浮動收益類、風險抵禦類三種。其中風險抵禦類(保障)即各類保險。保險業內人士建議,對於購買保險,先後順序建議是意外險、重疾險、年金、教育金險以及人壽險,保障對象應該是先成人後子女。

  何彬告訴記者,保障類産品的用途是防禦風險,一定要買到合適的産品和額度。舉例來説,意外險的保額應當買到家庭貸款金額以上,尤其是對中國的家庭而言,應該要大於房産的負債,即大於房貸的金額;疾病險的保額一般應買到家庭年收入的3—5倍以上;年金則建議買到養老需求的30%左右;人壽險需要根據家庭狀況購買。

  南方日報記者 譚冰梅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