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投資指南  > 正文

中國簡政放權增強外商投資信心

2014-03-11 10:4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一年來的簡政放權,正在極大地增強外資企業到中國投資的信心。

  從歐美大陸,到亞洲近鄰,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學者,在記者諸多采訪對象中,甚至連那些因中國簡政放權少賺了錢的生意人都點了“讚”。

  普華永道德國公司中國業務部負責人延斯-彼得·奧托,曾作為普華永道合夥人在中國工作6年,為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的德國企業提供諮詢。憑他的經驗,外企要在中國建立一家公司,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妥當需要6個月,而在德國,順利的話只要一週。他從三中全會了解到,公司註冊今後將不再需要驗資報告。儘管他的公司幫助客戶準備驗資報告能賺錢,但他們歡迎這個改變。他還説,如果中國政府宣佈的這些改革措施真能推進,外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環境絕對會更好。

  在巴西擁有100多名員工的企業家、巴西中國經濟貿易促進會監事長郭京良告訴記者:“以前中國有的地方政府對引進的大項目也推出了一條龍服務,這樣確實效率比較高,但這種機構和效率不是法律法規所規範的,一旦牽頭人變動後項目就很難進行下去。簡政放權以法律形式把需要審批的各個環節和要求固定下來,減少紅頭文件等形式的審批要求,對華僑回國投資,對巴西企業去中國投資都是極大的利好。”

  外商對於中國政府下一步放開國企壟斷的市場商機充滿期待。通用電氣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夏智誠表示,如果中國能源、石油和天然氣等行業開放,將會有很多機會。但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

  美國杜邦先鋒公司新聞發言人簡·斯魯薩克説:“我們希望中國對跨國企業長期的研發投入(政策)持續開放,並確保對外資合作和研究協議、專利進行及時審視和評估。我們期待著與中國合作解決中國及全球面臨的食品安全挑戰。”

  奧托則表示,目前外國汽車生産商在中國只被允許合資,持股50%。外國公司更願意控股。另外,不少德國公司在採礦、電信、公用事業等領域也很有實力並且願意進入中國市場。有一些德國大集團對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市融資感興趣。

  他還説:“設立私營銀行也在中國政府改革日程之中。不管這些私營銀行是外資還是中資,我認為都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處理好“市場和政府”關係上,不少國際人士也積極為中國政府建言獻策。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表示,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發展起步的國家,像中國目前的情況,市場的作用仍有不足之處,政府有必要發揮規劃和引領作用。在新加坡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出臺了很多財政和金融刺激政策,使新加坡40年就可以形成一個發達的金融市場。這和政府的引領作用是分不開的。

  “在政府破除壟斷,讓民間資本進入國有企業的過程中,肯定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陷阱,最大的陷阱就是既得利益階層不願意放棄利益。國有企業若在吸收了民間資本之後,重新形成壟斷,這樣將會對民營經濟産生極大的打擊。”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主任研究員、中國問題研究室主任韓載振博士告訴記者:“韓國在以市場為中心發展的同時,政府注重提高企業管理和發展的透明性,能更有效地防止企業在不斷壯大的同時,排擠或傷害中小企業的利益。”(執筆記者邵莉,參與記者黃繼匯、唐志強、王正潤、樊宇、張超群、權香蘭)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