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莫讓手機流量“竊賊”逍遙法外

2015-11-16 08: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手機“偷流量”事件近日頻頻被曝光。廣東順德一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的手機在抽屜裏充電,卻在3小時內被告知用了23G流量,必須補繳1100多元上網費。中國電信技術人員與手機廠商工程師調查後確認,異常流量是由手機內某款應用軟體重復下載大流量文件産生。

  有網民指出,“竊賊”盜取手機流量,背後無良軟體開發企業及手機生産企業難辭其咎。運營商也應負有監管之責。相關部門應進一步規範手機軟體技術標準和門檻,嚴懲“偷流量”行為。

  運營商難辭其咎

  一位網民稱:“自己是Andriod OS系統的手機,最近發現手機一直在偷跑流量,我沒有開任何需要上網的應用,很多軟體也關了後台啟動,但流量就是一直在跑,速度挺快,兩分鐘時間1M就快沒了。以前就算開一天的流量,不用網,1KB都不會少。”

  手機流量是怎麼“跑掉”的?根據某門戶網站的手機安全報告,手機病毒是盜取手機流量的“真兇”之一。2015年上半年,在Android病毒類型中,資費消耗類病毒佔比達79.18%。

  此外,網民指出,有些智慧手機生産企業也與手機流量偷跑脫不開干系。網民“舒聖祥”説,很多並不掌握核心技術的手機企業,只能通過價格戰求得生存,很多雜牌手機硬體本身甚至根本不賺錢,隱形的賺錢渠道之一,是通過預裝商業軟體和偷跑流量費獲得的費用和提成。

  電信運營商也是眾多網民的“拍磚”對象。有網民認為,即使偷流量的元兇不是運營商,但是作為平臺,運營商應該起到監督和規範的責任,不然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客戶的信任。

   完善相關法規

  網民“春天”説,對於偷流量這件事,消費者往往選擇低調處理,即將軟體卸載了事。原因很簡單,對於個人來説,損失往往不是很大,訴諸法律耗時又費力。而且,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比較缺失。

  網民“時鋒”表示,相關部門必須進一步規範手機軟體的技術標準和門檻,推動清除霸王條款,解決手機預裝軟體無法自由卸載的問題;同時,更要加大對軟體應用商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有網民表示,不論對於軟體開發方,還是手機生産方,相關部門只要發現存在偷流量行為,必須及時出手“捉賊”,並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記者 于璐 整理)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